家有兒女初長成

孩子上初中時,正逢電視熱播《家有兒女》。和大家一樣,我們全家都在追劇。

女兒和兒子都認定他們的爸爸就是夏東海,誠實、可靠、厚道,父女情、父子情都好深喲。

丈夫極少批評孩子的,更不用說動手了。談起兒女,常常很驕傲,滿是欣賞的口吻,“我兒子……”“我女兒……”惟恐別人搶了他的一雙兒女。

即使丈夫要指出孩子的不足,也要有長長的序曲、厚厚的鋪墊,說足了孩子的優(yōu)點,之后漫不經(jīng)心地來個蜻蜓點水,“要是……就更好了!”樂得孩子滿心歡喜、滿口應承。

他們都說我就是劉梅,風風火火、急躁易怒,對他們缺乏耐心,愛時如火、恨則似冰,不穩(wěn)重……凡是不好的詞都往我身上安。

在家里,我一個外姓人,伺候他們父子三人,還常不落好,虧也不虧!

侄兒侄女更是夸他們姑夫,人好、脾氣好,像極了夏東海,又笑著對我說:“小姑,你就是劉梅。”

難道,《家有兒女》的人物原型在我家?

孩子小時,我和丈夫照顧不過來,女兒半歲后就由婆婆在老家?guī)В瑑鹤恿粼谖覀兩磉叀S袝r實在無法照護,也會將兒子送回娘家。如此,雖然養(yǎng)育著兩個孩子,但在婆婆與媽媽的鼎力相助下,我們也相對輕松地度過了好長時間。

兒子陪在身邊的時間長,關于他的記憶相對就比較多。

(一)有電電

孩子一歲多,正牙牙學語。

有天晚上,丈夫上自習了。我正陪兒子在房里玩時,突然停電了。怕孩子受到驚嚇,我忙把他攬在懷里安撫:

“停電了,讓媽媽拉開抽屜。”

“抽屜里有電電?”

“抽屜里沒電,媽媽取蠟燭。”

“蠟燭有電電?”

“蠟燭沒電,要用打火機點。”

“打火機有電電?”

“打火機沒電……”

稚言稚語好奇妙啊。問答間,蠟燭亮了,孩子滿是好奇的眼睛亮亮的,好可愛!

(二)他是不倒翁

兒子一歲多就能背好多首兒歌。有首兒歌《不倒翁》――“說你呆, 你不呆, 胡子一把, 樣子像小孩,推你倒下, 你又站起來 。”

有一次,我騎自行車帶他出去逛,看見一小孩走路跌倒,爬在地上朝周圍看看,沒吭聲就站起來了。我便對兒子說:“看那個小哥哥,跌到后不哭不鬧,自己就站起來了,多勇敢!”孩子很認真地問:“他是不倒翁?”

看來,他知曉了不倒翁的真髓――倒下后自己站起來。

(三)小學一年級學語文

⑴寫字

兒子脾氣秉性象他爸,穩(wěn)重、認真。

他的老師極認真,教他們一筆一畫、工工整整地寫好每一個字,稍不規(guī)整,即用橡皮擦掉,或者撕下,即使家庭作業(yè)也毫不含糊。

有一次,我看他寫得實在辛苦,但他一點也不著急,努著小嘴,用鉛筆很認真地寫著,又極挑剔地用橡皮把著關。說實話,我看那字跡已很不錯了,他還不滿意。

“行了,別擦了,挺好的!”

“你想讓我潘老師撕我本?”

原來,教他語文的潘老師,那個漂亮秀氣的女老師,曾幾次將他的作業(yè)當過范本表揚過,老師的賞識,給了孩子強大的動力。

當時孩子的字體真是好啊!后來幾次轉學,兒子的字越寫越潦草,越來越?jīng)]個范兒。如果當時一直在潘老師跟前,現(xiàn)在肯定寫得一手好字。常常想起孩子的啟蒙老師,感謝潘老師!

⑵背書

有一次,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是:自己把課文讀五遍,在家長跟前背五遍。

他在學校應該已經(jīng)將課文背下了。晚飯后,我坐在沙發(fā)上織毛衣,他坐到我身邊念書,念一遍,屈一根手指,直到攥成拳頭,便到我跟前背。

我說背一遍就成,他不肯。跪在沙發(fā)上,頭深埋在兩臂間,小屁股翹起,很投入地背書,背一遍,再屈一根手指,直到攥成拳頭才罷休。

看著他可愛的小臉,一副認真的神情,真讓人想抱起親幾口!

⑶考試

有一天中午放學,他很興奮地對我說:

“媽,今天考試了,我能得一百分!”

我笑道:“是嗎?好厲害!”

下午,有人輕輕地叩門,我一看,是兒子。

“你忘帶鑰匙了?”我問。

“我沒得一百分。”他低著頭,小聲說,兩手捧著卷子。

“媽媽要兒子呢,要什么一百分。”笑著拉他進門,他嘟著嘴,不肯進門。

“兒子比一百分重要多了!”說著就抱他進來。

“媽,本來能得滿分,看錯了。”

“以后用心就行,下次咱不粗心啊。”

唉,他對自己的要求還蠻高的。

(四)三年級,開始叛逆

⑴ ? ?我自己吃,我自己長

七、八歲時,叛逆期來了。對我的管理開始有諸多的置疑與抗拒,嫌我的語氣不對,用詞不對,表情不對……那時我似乎極少有對的。

有一次,也忘了具體什么事,他要做,我不讓。他便氣呼呼地嚷:“我不讓你管!”

看他那小樣,我笑了,問道:“我不管你,你怎么能長這么大?”

我的笑著的表情更加激怒了他,握緊小拳頭,怒目對我:“我自己吃,自己長,我自己長這么大,管你什么事?”

聽他的話,也好有道理喲。繼續(xù)對話:

“你吃的哪頓飯不是我做的?你怎么不去吃別人做的飯?”

“誰讓你是我媽!別人怎么不讓我叫媽!”

想想也對,我是媽,孩子的惱怒情緒也蠻讓我欣賞的。但是,不能嬉笑噢,不然,兒子又該生氣了……

⑵ ? ?你怎么知道

有一次,兒子坐在我身邊。我倆在討論一件什么事,我的意見和他相左了。他生氣地回到自己房間。

我聽見“咚”的一聲,是他一屁股用力坐在床上的聲音。

“你輕點,別把床坐塌了!”

“吱吜”一聲,是他躺倒的聲響。

“躺下好好想想,媽說的對嗎?”

他猛地坐起的聲響,及氣呼呼的喘氣聲。

“坐起來就好好說話,別氣哼哼。”

他又猛地躺倒,用被子蒙住,忽地又掀開被子,喊到:“媽,我不想和你說話!”

“不想說話就好好睡覺,干嘛蒙住被子又掀開?”

? ? ……

屋里靜了一陣子,兒子攝手攝腳地出來,很奇怪地問:“媽,你怎么知道我在房里干啥?”

呵呵,我雖坐在客廳,心卻在兒子身上。他在房間的細微動靜,在我心里都會呈現(xiàn)出具體情景。能有什么不會知道?

女兒半歲后放在婆家,四歲半快五歲時接她到我們身邊。期間,每逢周末,我們一家三口都會回去看她,婆婆有時也會帶她來學校。

女兒自小乖巧、可愛,小嘴會說話,會哄人,情商很高,有客人上門,會很主動地“叔叔,阿姨……”的打招呼,說東問西的,能猜著人的心思討人喜歡。

在婆家時,公公婆婆及巷里人打麻將,她常在邊上看。有一次,我們回去看她,女兒很興奮地跑過來,手心里攥著一個麻將塊:“媽,媽,這個是發(fā)財!”

當時,抱著她,內心五味雜陳。

有時,女兒也很“小大人”。她會招呼兒子到這兒,去那兒,拿什么,玩什么。兒子喊她名字時,她會板著臉,一本正經(jīng)地嚷弟弟:“叫姐呢,你叫啥?”惹得眾人捧腹。

婆婆帶著女兒去我娘家看兒子時,兩個小人人兒玩得好開心。好幾次回去看女兒,她都會提到:“媽,我夢見你了,還有我舅家奶。媽,我想你了……”

當時分身乏術,女兒一直沒帶在身邊。現(xiàn)在想起,感覺虧欠她好多。

接女兒到身邊后,她很快融入到她的朋友圈里,每天玩得不亦樂乎。

〔一〕我不敢跑

剛接女兒過來時,學校正在基建,向陽院里堆放著大堆大堆的沙子,那里便成了孩子的樂園。

有一天黃昏,兒子急匆匆地跑進門,我和丈夫同時問:“怎么了?你姐呢?”

“工人攆我們呢,沒看見我姐。”

原來,太多的校子弟都聚在沙堆上,影響工人干活。那人掄著锨佯裝趕他們,嚇得孩子們一轟而散。

過了好一會,女兒才小聲哭著回來,手里提著一籃子大塑料積木。

我接過積木,抱著她問:“人家都跑,你怎么不跑?”

“我不敢跑。”

“為啥不敢?”我很心疼她。

“咱家的積木還在沙里,我拾積木呢。我跑了誰管積木?”

噢,女兒人小,還挺有擔當?shù)摹0矒嶂奁呐畠海頁P她的勇敢。

〔二〕餓了我就從水管喝水

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女兒喜歡長時間在外面玩,不愿回家。

吃飯時,在家等不回她,出去找不到她。只要在外面,玩什么都行,和誰玩都行。為此,我和丈夫說過她多次,無濟與事。

丈夫很奇怪,問:“人家都回家吃飯,你和誰玩?”

“有人不回去,我們就一起玩。”

“可后來人家回去吃飯了,你和誰玩?”

“后來又有人吃完飯來了,我們玩。”

“他們都吃飯了,你卻不吃飯。不餓嗎?”

“餓了,我就從水管喝水,喝了就不餓了。”

可憐的女兒,寧肯從水管喝涼水,也不肯回家吃飯。怎么回事?

反思良久,終于悟出癥結。女兒一放學,我便習慣性地說:“作業(yè)完了嗎?做完再出去玩。”

癥結是作業(yè),是讓她做作業(yè)。出去便能忘卻這一切。

當然是我猜的。因為我的女兒,不談學習時,是個快樂的小天使;不提作業(yè)時,心情愉悅,性格開朗;不說考試時,無憂無慮,心無羈絆。一提到學習、作業(yè)、考試等字眼,她立馬是另一副模樣。

有時,她嬌嬌柔柔地過來攬住我脖子,嗲聲嗲氣地拖著音喊“媽――媽――”,我抱住她不經(jīng)意地說了句很煞風景的話:“作業(yè)完了嗎?”她立馬翻臉,放開我,扭身進自己的房間,關門!留下一臉懵懂的我……

我盡量不提她不喜歡的詞。可是,她的家庭在學校,她的父母是老師,怎么可能不涉及這些討厭的字眼?

〔三〕夜色沉沉,寒風嗖嗖

大概是女兒三年級吧。那天應是冬日的黃昏,放學老半天了,等不回女兒,我便騎車去學校接。她們學校的門房說孩子都走了,趕快返回,想著可能是走岔路了。

到家還不見女兒,再次調頭騎車,擔心夜幕降臨,寒風吹動,女兒會害怕的。重新走一條路,又到她們學校,不見,再返回。我和丈夫焦急、擔憂……

再次騎車出去。已是夜色沉沉,寒風嗖嗖了。我著急、擔心,心里祈禱著,希望快點找到女兒。同時,又甚是生氣:待會找見你,看怎么收拾!

幾次往返,幾番折騰。正六神無主時,女兒打來電話,歡快的聲音傳來:“媽,我在同學家做作業(yè)。阿姨留我在她家吃飯。別著急啊。”

能不著急!

〔四〕愛打扮,好臭美

每天中午和晚上,老師都給孩子留家庭作業(yè)的。中午在家,一般是孩子先做作業(yè),我做飯。作業(yè)完成,飯也好了,開吃!

有一天中午,我看了女兒要做的作業(yè),不多。便對她說:“你做作業(yè),媽去做飯。等你作業(yè)完了,飯也該好了。快點啊!”

女兒滿口答應。

炒好兩盤菜,餾了饃,煮了湯。飯擺在桌上,去看女兒。

只見她氣定神閑,兩耳掛著用珠簾做的耳墜,兩腕纏著用珠簾做的手串,脖子上掛著用珠簾做的項鏈……

我的女兒,如此用心妝扮,哪里還能入心學習!

一頓批評,甚至動手。

女兒無辜的眼神,無辜的眼淚!我無力的管教,無能的粗暴!

愛打扮,好臭美,何罪之有?

學習、作業(yè)、成績,使天真爛漫的女兒長期壓抑,真擔心會扭曲孩子的心理,罪將何贖?

丈夫與女兒多次談心。女兒曾迷惑地問他:“我怎么做才能讓我媽喜歡我?”

“你媽其實一直很喜歡你的。”

依舊難解女兒內心的苦痛。

為此,我深深地反思……

對女兒的教育,一度成為我們探討的課題。我在不斷地反思,不斷地調整。

人各有長處。情商好的女兒,一旦走出校門,踏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她應有很好的前景。

我常想,教育對于孩子,如同孩子進入一幢大房子。房子有許多窗戶,這些窗戶不能扇扇都開。總得關上幾扇,開上幾扇。至于該關哪些,該開哪些,那就取決于孩子了。

有的窗戶打開了,看到的是草木茂盛,繁花遍野;有的窗戶面向高山,或山勢綿延,伸向遠方,清晨可觀旭日,黃昏能賞霞光;或山陡峰險,白云繞山澗;有的窗戶面朝大海,近觀海潮起伏,看海鷗飛翔,遠眺海上明月,云飄天外,有緣還能見到海市蜃樓……

無論開哪扇窗,總能觀到無限美景。

做為教師,教育是神圣的使命。做為家長,教育是永恒的話題。

有人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

還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

當你看到孩子成績時,無論好壞,請想想: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花期。

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著他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一雙兒女,就在我們的忙碌、歡快、思考的過程中長大了。象鳥兒一樣,振翅遠翔了。

女兒已有著不錯的工作,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

兒子也讀博了,對學業(yè)一絲不拘。

女兒與兒子的性格不同,喜好不同,職業(yè)的取向不同。但他們都同樣的善良,同樣的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同樣的盡職盡責……

家有兒女初長成!人生最幸運的是,成長的路上,有貴人相助,遇恩師提攜。

愿健康、快樂、幸福永遠伴隨我的兒女!

我祈禱!我感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