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友分享之一:
今天有一個很深刻的感悟就是,在自己轉換心智過程中,要及時處理矛盾。因為心智轉換一點點推進時,自己的意識能量也越來越強,曾經可能覺得很快樂很滿足的事情,現在卻索然無味,但是不論是大腦還是身體,都對以前的快樂滿足都存有一定的記憶或者慣性,這時矛盾就出現了,現在較強的心智與曾經較弱心智下需求的不匹配,這時就要很要耐心很敏感的來一點點把那些之前存在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慣性一一剔除,不斷去營造更匹配現在心智的行為模式,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群友分享之二:
中秋節快樂[愉快][愉快][玫瑰][玫瑰][玫瑰]
給內在的民過個中秋節
今天的練習確實放松了,試著刪除了靜坐時老媽手機不停響引起的煩躁,內在輕松,心(前意識)就安靜有了空間。
先讓出空間,接下來要體會內在意識怎么放松怎么使勁兒!因為總覺得先要全然的放松下來,一使勁就錯了,所以覺得還沒找到心智玩家所說的使勁兒往里收的入口。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群友分享之三:
嗯,今天練習,意識往里收(誠意)會覺得有象云一樣不斷緩緩變化的存在,這時與心溝通(親民),發現心中的情緒非常多(正好這兩天比較煩),要慢慢的安撫,然后才能放松,讓心沉下去(這一步現在還做不好)覺得沉下心與放空應該是同時進行的吧![抱拳]
群友分享之四
向內感知自己謂親民,才是修習儒道釋的開始,親民其實也是內在的自己,這只是一個名字而已
只有多修習,向內感知繞通思維節點,當自圓滿吧
群友分享之五:
中庸不可能也。什么是中庸,白天夜晚日出日落就是中庸,春夏秋冬就是中庸。
中庸之道就是一陰一陽之道,TA是一個往返,解釋成不偏不倚不對。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此句出自陰符經,昨天晚上我明白了,這里說的是意識,三返晝夜,每天把眼耳口的意識收回來,用師萬倍!!
老子說五音令人耳聾,音樂家的聽覺比常人敏銳,這是好的,但耳這一竅也很容易過度使用(貝多芬?),那就不要音樂嗎?有人會說適度就好。其實更重要的是“返”。把意識返回
群友分享之六:
你說的往返,我有類似的領悟。中庸、空,描述的應該不是寂靜不動的境界,而是像鐘擺那樣,往往返返,不在任何一個點留戀
群友分享之七:
人的肉體意識、現在的經濟社會、競爭成功竟識
催生人想抓住一切 擁有一切 想更高更快甚至最好的欲望
整個人的意識都以滿足成就自我為中心 而這一些都是想通過將自己全部感官的意識力量外放出去以實現
整個人的精神力量受肉體意識的劫持逐物于外
眼花繚亂 滿耳聒躁 口論是非 逞口舌之利 圖一時之快
自心發狂
老子文章中: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擺脫向外輸出的眼耳口的意識 讓心靜下來 就是虛其心
心靜意定 意識內收下沉感受自己 感受自己的內在意識就是實其腹
三返晝夜,用師萬倍。
眼耳口在外的感官意識全部收回來下沉后守住他們
并且能夠使他們穩定長久而意不外馳(練出意的‘勁’)?????? 逐漸增強狀大自己的內在意識 時時時刻感觸到真正內在的自己
能無時無刻都能保持慎獨,在應對外界時就能發揮出自己意識的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