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免費》讀后感

我們身邊有超多免費的東西給我們使用,比如說QQ和微信,以前每個月發信息打電話花了不少錢,自從用上了QQ和微信,電話費好少。說實話挺感激馬化騰的,他讓我們省了不少錢,但話說回來,馬化騰從我們身上也賺了不少錢,只不過是以間接的形式。

沒明白?建議你看看《免費》這本書,看完你自然明白了。

現在開始講本書的重點內容:

1、什么是免費?

免費歸根到底是“交叉補貼”,即讓錢在不同的產品之間,人與人之間,現在和未來之間,不與錢打交道的市場和金錢之間轉移。

“交叉補貼”體現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的實質,也就是說你要吃一頓午餐,飯錢肯定是要某個人通過某種方式來償還,如果不是你付的,那么也是由某個和免費吃這頓飯利益相關的人來買賬。

2、交叉補貼的三種不同的作用方式:

(1)用付費產品補貼免費產品。比如說通過價格不菲的爆米花來補貼不賺錢的電影;

(2)用日后付費補貼當前免費。比如說免費送手機但必須使用移動通信商兩年以上的服務;

(3)付費人群給不付費人群提供補貼。比如說俱樂部男士買門票而女士免費;

3、在整個交叉補貼的世界里,免費模式主要分為以下四大類:

(1)直接交叉補貼。即以上第一條,用付費產品補貼免費產品;

(2)三方市場。在這種市場系統中,第三方付費來參與前兩方之間的免費商品交換。比如說報紙免費送給讀者,但報社收了商家的廣告費,而讀者看了廣告后購買商家的商品;

(3)免費加收費模式。比如說可免費使用印象筆記的普通版本,但得付費才能使用高級版本;

(4)非貨幣市場。請見下條;

4、非貨幣市場包括什么?

(1)禮品經濟。比如說人們在維基百科上分享知識,而不以收費為目的;

(2)勞動交換。比如說每次你用谷歌網站來搜索時,你都在幫助谷歌公司提高精準定位廣告的系統運算法則;

(3)盜版。比如說因為數字化音樂的復制便捷和朋友間的分享,使得傳播音樂的成本幾乎變成了零;

5、你感覺免費如何?

(1)如果某樣物品在過去需要花錢買,現在卻不用了,我們可能會聯想到是不是質量下降了。但是,如果從來就不需要我們掏錢,我們就不會有這種感覺。

(2)免費為什么會如此誘人?多數交易都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但免費使我們忘記了不利的一面。為什么?因為人類本能地懼怕損失。我們選擇某一免費的物品不會有明顯的損失,但是假如我們要付費,那就會有風險,我們可能做出錯誤決定,可能蒙受損失。

(3)不付出成本,就不會重視。對于不用付錢的東西,人們往往都不會太在意,因此在消費時也不會太珍惜,想想公廁的環境你就明白了。

6、如何理解“充裕的信息想要變成免費的,而稀缺的信息想要變得昂貴”?

一方面,信息想要變得昂貴,是因為它很寶貴,在恰當的地點得知恰當的信息,能夠改變你的人生。而另一方面,信息也想變得免費,因為發布信息的成本一直在下降。

7、免費的前沿陣地在中國,我們能從中學到什么呢?

(1)每年中國國內都會舉行反盜版行動,但這并不能阻止普通的中國音樂者通過各種途徑免費獲得一切想聽的東西。新生代中國音樂人正在接受這一現實而不是主動出擊反盜版。盜版是零成本市場營銷的一種方式,它將這些音樂人的作品推銷給盡可能多的聽眾,這就最大限度地提升了他們的知名度,而且還可以指望它們把人氣轉化為鈔票。

(2)贗品經濟。盜版產品不僅利用他人的設計作品賺錢,而且還成了這些設計作品的零成本品牌推廣形式。這就產生了混合效果:負面的“替換效應”(盜版產品奪走了由正版開發的客戶需求)與積極的“刺激效應”(盜版產品創造在別處能發揮作用的品牌知名度)相結合;

(3)盜版悖論。冒牌貨實際上對正品特別是時尚圈的正品有益這一觀點并無新意。這一觀點被稱為“盜版悖論”,悖論源自支撐時尚經濟學的一種基本的兩難困境:消費者不得不喜歡當年的設計風格,而且需要很快就對它們感到不滿意,這樣他們才會“移情別戀”到下一年的設計作品。解決方案是:將一種專有設計方案轉化為某一大眾商品廣泛復制。復制使得時尚很快就從其最初的追隨者延伸到社會大眾,迫使最初的追隨者尋找更新的時尚。

本書詳細介紹了為什么產品或服務可能免費,對市場營銷人員了解用戶心理起到一定幫助,推薦閱讀!

行動派安小暖:

赫本迷妹一枚!

愛好閱讀和寫作,偶爾理理財,拉拉小提琴,跑跑步,學學英語,生活就很美好。

2016年沒啥大愿望,寫100篇讀書筆記就好。

喜歡我,就關注我吧,每周六日更文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