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園里小店旁,果寶再次因為想買玩具挪不動步了。出門前,我們已經做了約定,去公園不買玩具。在玩具旁已經好說歹說了好久,可果寶就是堅持要買玩具。
為了達到目的,果寶先是強硬,要求得買玩具,看出我的堅持,又改為撒嬌,“媽媽,我就要這一個玩具嘛”,“我好喜歡這個玩具”,“就給我買一個嘛,我只要這一個”,我的態度也由最開始的堅持,變得動搖,最后以果寶買了一個玩具結束。
類似的事情,經常發生,即使家里的玩具堆成了山,很多玩具也只是在買回來的時候玩一下就束之高閣,但果寶買玩具的熱情卻有增無減。
2.
一天,乘著果寶情緒比較好,就把果寶喊到身邊,一起坐在飄窗上,準備解決一下買玩具的問題。
“媽媽有件事想跟你談談,就是關于出門喜歡買玩具的事情,我希望我們能一起找到解決辦法。”
看果寶仍然是愿意合作的狀態,我繼續說到:“你愿不愿意談一談?媽媽保證不發脾氣,不生氣。咱們都保證不互相指責,好嘛?”
果寶很疑惑的回應到:“嗯,好。”
就是簡單的兩個字,也增強了我繼續溝通,想辦法解決的力量。于是,我嘗試性的問到:你對出門就買玩具這件事有什么想法?你的感覺是什么呢?
“我覺得買玩具我就很開心,我喜歡玩玩具”
“嗯,你喜歡買玩具,玩玩具。”
似乎是由于得到我的肯定,果寶繼續表達他對這件事的想法:“我覺得買玩具也沒有關系,我喜歡要好多好多的玩具”
“嗯,你覺得多買一些玩具也沒有什么大不了,我猜你但愿可以想買多少玩具就買多少玩具”我微笑著說著他的感受。
然后繼續說到:“你想不想聽一聽媽媽的感覺是什么?媽媽的感覺可能和你不一樣,這很正常,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
得到果寶的同意,我接著說到:“當媽媽知道你每次出門都想買玩具的時候,媽媽感覺有些擔心,因為媽媽發現很多玩具,你只是最開始買來的時候玩一下,后來就一直讓它們待在角落里,還有很多在公園、景點之類買的玩具,質量也很不好,基本就變成了廢品。媽媽覺得這也是一種浪費。”
說到這里,我看著果寶仍然在聽我說,就把他抱在懷里,親親他,讓他知道媽媽的愛跟買玩具的多少沒有關系,也感謝他這么小,卻會告訴我他的感受,還愿意聽我說我的看法。
我知道果寶也愿意和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于是就嘗試性的問到:“你覺得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可以讓我們不再為買玩具這件事苦惱,而你又可以擁有自己真正喜歡的玩具呢?”
說完,我找來我們平時用來記錄和做計劃的小本子,準備把我們想到的辦法都寫下來。
3.
孩子的想法總會天馬行空,也不會受我們的控制,果寶提了很多他認為很好的方法,比如“買自己沒有的玩具”、“每次出門只買一個玩具”“買好多槍的玩具就好了”......等等。
經過引導,果寶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比較強的建議,最后我們確定了解決方法:
①一個星期買一次玩具,一次只買一個;
②出門的時候,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帶著。
我們還約定了一個星期以后看看我們履行約定的情況。
孩子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也會更愿意遵守。現在兩個星期過去了,只是逛公園的時候買了一個吹泡泡的玩具。沒有再為買玩具而爭執、糾結很長時間。外出游玩的時候更開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