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林洋聽夜班護士交班,自從重點病種知識開始普及后,科內醫護人員漸漸發現,急性創傷病人幾乎占到30%,腦卒中也比例較高,占比約在20%,胸痛病人也不少。
林洋聽著護士們交班,一個個聽院前急救護士們的處置,總能聽出問題來。
正好今天交班時,馬醫生也在,她提到了林洋關心的腦卒中搶救問題,反復強調了院前急救中,測量血糖對腦卒中病人的重要性。
糖低血糖會導致類卒中樣發病,每一位可疑卒中患者必須測血糖,如發生低血糖應盡快糾正。嚴重及持續性的低血糖會造成永久性腦損傷,對于血糖低于60mg/dl(3mmol/L)的患者給予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療。對無低血糖患者進行過多葡萄糖輸液可能加重腦組織損傷,因此在需要補充液體時,應使用0.9%氯化鈉溶液。
晨會結束后,林洋翻看交班報告,對近期疑似腦卒中病人進行了診療情況跟蹤。
一查就發現大部分病人并未按要求落實測血糖。
正在此時,陶主任進來對林洋講:“醫院要對重點病種流程流程培訓了,醫務科讓我來講,這講些什么好呢?”
“您就講我們科室重點病種流程,講重點病種登記表,講我們科室準備做些什么,您覺得呢?”
“就這樣講,其實這重點病種流程,僅僅醫務科培訓,整培訓動員,難啊!”陶主任欲言又止。
是啊,這重點病種如果不先摸底科室實際情況,了解離實施目標的差距,給相應科室相關資源支持,說不準是“轟轟烈烈開始,悄無聲息死亡。”
但不管怎么樣,一個不好的開始也勝過原地不動。
自從分級診療實施后,醫院病人數驟增,工作量大了,收入增加了,但待遇卻逐步下滑,尤其是臨床科室,抱怨聲越來越大。
一股怨氣在院內蔓延,愿意盡心竭力為病人,狠抓工作質量的人無形中被孤立,消極怠工的情緒到處都是。
尤其是護士,這種現象更為普遍。
當然,林洋告誡護士以合理渠道反映問題,雖然護士們在林洋面前還算差強人意,但花樣也來了。
護士長聽抱怨的話不高興,那我們就建個小群,言論自由是我們的權力嘛!
“想說什么就是什么,我們才不管什么政治意識形態呢!關我屁事!”
中國有句名言:“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林洋主張,在任何復雜形勢下,先做好自已是最好的。
所以目前的形勢下,在院內協作上,很難推進重點病種流程。
比如急性心梗,科內只有一臺12導聯心電圖,怎樣做到10分鐘完成心電圖。
比如急性腦卒中,就要細分饒行急診與不饒行急診。怎樣講呢?如果救護車上,急診醫生確定了疑似卒中,并在4.5小時內,就需要馬上呼神內溶栓班到CT室會診,符合條件的在CT室溶栓,然后送入神經內科。
不饒行則是病人如果直接在急診就診,醫生診斷疑似卒中,就要送入搶救室,護士行測血糖,給氧,開放靜脈通道,監測生命體征。同時醫生通知神經內科會診,需要緊急做CT的,就由心內醫生,急診護士送入CT室,結果出來后現場溶栓,然后送入神經內科。
如此運行,當病例累積到一定量后,再考慮急診搶救室分區出來,單獨設醫護。而此時,神經內科也會具備成立卒中中心能力。
邊干邊改進,成就的,不僅僅是一個科室。
多贏才是當下出路。
但是現實是,在安南縣醫院,僅僅是醫務科出面協調,難度相當大,這些重點流程的梳理暢通,涉及到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的建立,是一把手工程。
所以,急診就會這樣講:“何必辛辛苦苦成就他人!”
神內又會這樣說:“符合條件的病例沒有,我們想溶也沒辦法。”
其他內科跟著湊熱鬧:“以前這種病人我們也收過,現在為什么不能收!”
檢驗,放射不冷不熱:“盡開些急查血,急診CT,還催著出報告,就你們事多!”
林洋不無沮喪發現,目前說什么多贏,是“多輸”的泥沼局面。
問題的關鍵是抓住重點,協同共進。
院內要成立以院長為主要負責人的院內協作組。開始推行時,由副院長組織人員抽查卒中病例,召集相關人員開協調會,針對缺陷及時改進。
突破口就在急診,這是看似難卻極容易突破的地方,方法也簡單,以提升待遇為激勵途徑,二級甲等醫院詳審為契機,抓住卒中病例診療現狀具體談改進措施。
這個改進過程是持續的,不斷優化的。
林洋有些不明白,大家都是聰明人,為啥看不到這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