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小長假的第一天,也是我們mini營的最后一天
音樂結束之后我們的結營儀式就開始了
come back
今天我們回顧一下我們前幾次課的課程。
我們第一次的課程是小蝌蚪找媽媽,講的是如何應對情緒
在所有情緒出現的時候,成人要考慮到的是用觀察和感受來對應情緒,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叫共情技術。對成人和孩子的情緒都非常有用
跟著第一次課,我們講了兩個問題的處理:一個是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一個是爸爸,我不想去學校,我們在遇到這類問題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對情緒要表示理解
不是認可情緒,只是理解孩子有這樣的情緒,這兩個點是有差別的
在理解情緒之后,我們要做的才是看事情,我們一般可以從兩個點來看待這個事情,一個是分離焦慮,一個是社交和學習壓力。
分離焦慮如果出現比較強烈的話,可以和老師溝通,是不是能夠安排一些事情給小朋友完成,有事情做之后,分離焦慮也會減少很多,社交和學習壓力需要家長給孩子更多有的放矢的鼓勵,激勵孩子和昨天的自己做比較,會增加孩子的信心
在第二天的課程里,我們簡單說了幾個思考色的對應關系,白色客觀對紅色情緒,綠色創意對藍色邏輯,黃色積極對黑色風險
我們看到孩子的思考色,基本都落在我們的對面,情緒,創意和積極
但是成人有藍色思維,對其他思考色的組織,在我們用藍色思維時,不是一味的否定,而是要組織和鼓勵,讓其他思維色出現。在企業和家庭中都是這樣。在我們的家庭里出現紅色情緒是最多的,如何處理好情緒是高情商的表現。高情商不是不生氣,不發怒,而是知道在什么時候出現怎樣的情緒。
在家里還會出現比較多的就是藍色思維和其他色思維的沖突。比如說我們孩子出現拖延的時候,一般是藍綠思維的沖突:父母覺得應該要到下一步了,但孩子還在這一步,還有更多好玩的事。
或者說是和紅色的沖突,孩子的情緒能留在對上一個事情的認可和留戀上
那么我們會看到,當你發現了這兩個點,并對孩子做出反饋和承諾,孩子也會給你正向的反饋。
在第三課的alike中,最后藍色的父親通過關注孩子的綠色創意和紅色情緒,讓漸漸變灰的孩子恢復了黃色
這是我們藍色思維要做的事情,也是對我們的目的和職責
我們要知道如果沒有了目的,目標也沒有什么意義
孩子是我們的復印件,如果在發現孩子身上出現什么問題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從我們身上找原因,比如說自身的性格,讓自己慢下來有很多方式,關鍵是要給自己留時間和空間
@小白?改了自己才有可能改孩子,給自己多點時間,才有可能給孩子多點時間
在第四課中我們講到的給創意留時間和空間也是一樣的道理
綠色思維是非常棒的父母思維色
他能解決很多和孩子溝通的問題,不局限于某一個單一的思維色
所以代表綠色思維的頭腦風暴是更棒的一個工具,好好的研究和運用這個工具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家庭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藍色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要取舍,不要批評,要提醒自己,即使有不一樣的想法也是多一個方案,這樣孩子才會有參與的積極性
和孩子一起游戲,關注到孩子的情緒和愛好,都是我們和孩子一起走下去的點點滴滴
讓我們自己的思維更多彩,生活和家庭才會更豐盛
最后,愿我們都是多彩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