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那天,突然聽到一聲清脆的“啪”,原來是書房的掛鐘掉了下來,廢了。
我知道,隨著那聲脆響,我們的掛鐘就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哪怕曾經它是那么舉足輕重。
掛鐘,曾經每家每戶,尤其在農村,都掛在最顯眼的地方,而如今它們往往都停留在某一個“歷史”時刻,再也沒有動彈,一如我們家的掛鐘。
它整整為我們服務了13年。
2004年初,那時候我們剛剛換了個房間,較之前的寬敞了點,孩子也上幼兒園了,為了方便孩子看時間,我們就花了15元從集市上買回了它。
15元在當年,不算一筆小數目,但買回來的的確是正品,除了更換電池,它幾乎沒有修過,一直兢兢業業地為我們服務。
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對一切都充滿好奇,沒買回來幾天,孩子居然就會看鐘了。
于是他就成了我們家最稱職的“報時員”,因為孩子視力好,而且他也非常樂意做這事,每報時一次,他就可以顯擺一次——和他同齡的孩子,鮮有人在小班就會看掛鐘。
因為我和老公都近視,要是沒戴眼鏡,真看不清到底是幾點。這時,就是年幼的孩子,最佳的自我表現時刻,尤其是早上醒來,孩子總是第一時間告訴我們:現在是北京時間X點X分。
5年后,我們又換了房間,真正和孩子分房睡了,因為孩子非常喜歡掛鐘,我們只好又給買了個。
于是,三口之家就有了2個掛鐘。
每次有客人來,看著我們家的掛鐘,他們都會看著掛鐘笑一會兒:“你們家的人一定都很有時間觀念吧?看,掛鐘都這么多。”
可不是嗎?我們孩子自打上幼兒園起,幾乎就沒遲到過,他的時間觀念比誰都強,而身為老師的我,也是不能遲到的:我們自己房間的掛鐘調快2分鐘,孩子的則調快10分鐘呢。
后來的后來,我們都不記得從哪天開始,掛鐘就沒人關注了:孩子有功能齊全的電子表了,而我們,則有了功能更為強大了智能手機了。
漸漸的,掛鐘成為裝飾了,甚至連掉下來都沒人及時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