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讀寫——讀《伍爾福克教育心理學》第五章

圖片發自簡書App

《伍爾福克教育心理學》第五章為語言發展、語言多樣性與移民教育,其中159頁提到的,怎樣才能為這些正在萌芽的讀寫技能奠定堅實的基礎呢?研究發現,兩種活動至關重要:(1)與成人對話,發展語言的相關知識;(2)親子閱讀,即以書本為支架,就語音、詞匯、圖片和概念進行討論。老師也應致力于促進兒童讀寫能力的發展。一年級的孩子,見識面狹隘,知識積累少,語言表達能力不高……如何提高低年級孩子的讀、寫能力呢?

一、融入生活,創意讀寫。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的“讀、寫”分別這樣指出:“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課標給我們指明了一個方向問題:“興趣”和“趣味”。所以激趣是關鍵。

二、巧用教材,創新讀寫。

低年級的教材,插圖豐富多彩,又充滿童真童趣。圖在低年級“讀、寫” 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于是,我充分利用這些圖片資源,在指導讀的基礎上,解決寫的訓練。

(一)以圖促讀,激發童趣。教學時,我不再急于去教學生讀課文內容,而是從圖入手,調動孩子的視覺感觀畫面,激發學生看圖、說圖、想象。“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讓學生整體感知,再從細節著手,啟發思維:“圖中有……有……還有……”或“什么時間?有誰?在做什么?”“人物有什么表情、動作?”等方式,從看圖說短語到說完整句,層層遞進。

(二)以圖促寫,放飛童心。《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說想象中的事物。”課標又為我們指明了:“學會想象。”對于低年級,看圖寫話是訓練“寫”重要而有效的途徑。

1、改編故事。如:教完《大還是小》一課后,我問孩子們,如果你就是圖中的小孩(引導看圖),你是不是也像他那樣愿意長大呢?孩子們的回答千奇百怪。有的說長大就會離開爸爸媽媽了,還是別長大了;有的說長大就不能玩很多的玩具了;還有的說,趕緊長大賺錢,給家人買別墅,一間給爺爺奶奶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一間給我自己住……語言雖然充滿稚氣,卻流露著他們自己的想法。

2、仿編課文。一年級的插圖,多是情境圖,一般用來幫助學生學習,促進理解,提高識字與閱讀的趣味性和實效性。我常這樣使用:(1)看圖,引導識字、閱讀。(2)拓展想象,自編故事。

不難發現:“創意”,它鼓勵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去閱讀、去創作,它充分調動了孩子的興趣,可兼顧不同資質孩子的能力,使之獲得最佳發展。雖然這時候的寫還是停留在說的層面,相信這會為他們今后的寫打好基礎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