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么答應困難,要么被困難擊敗。最糟糕的是,被困難定義。
2.始終保持希望,堅持說老實話,這也是一種英雄主義啊。
- 唯一真正有效的策略,就是把思考的指針轉向自己。
- 先以自己為道路,再為后來者開路。
- 如果你自己,或者你身邊的人也想堅持干個什么事,那我這10年收獲的啟發,其實就是王陽明說的那句話:“持志如心痛。”
- 長期堅持干一件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有些念頭可以像種子一樣種下,然后等著它慢慢發芽。
- 哪里是什么改行?不過是帶上全副身家,換個地方再開張。
- 卸下職業和身份的標簽,人最有價值的內核是什么? 我們最珍貴的能力,是讓自己永遠保有從內核出發的能力。你的價值,將只取決于:你的內在到底包含了多少豐富性。
- 在學鋼琴的過程中,我突然理解了自己,我需要的,不是什么別的東西,就是“挑戰—努力—成就”這個鐵三角。
- 匠人精神?敬業精神?不。我心里當時就冒出來一句話:“以一般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 易立明的故事給我的最大啟發:創新的空間,就在腳下。 如果我們打算在一個行業深耕下去,我們不僅要在大家看得見的地方下手,還要嘗試去大家看不見的地方下手。
- 曾航說:你意識到沒有?中國就像一口大火鍋,里面的元素越豐富,味道就越好,創造性就越足。里面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真正多余的。
- 南城香的故事告訴我,忽略附近,其實是忽略了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附近也有星辰大海。
- 全過程,就是一個也不能少,一刻也不能停;深度,就是不能流于表面、皮毛;深度浸潤,就是要用人和人之間的真實關系,多角度地潤物無聲、春風拂面。
- 儒學大師馬一浮先生寫過的一句詩,叫:“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 成角兒之后,還得接著“挨打”。
- 經濟生態系統已經變了,舊的物種會消失,新的物種會崛起,未來的新物種很可能不是恐龍和鯨魚這樣的龐然大物,而是像麻雀這樣能迅速找到新的生態位的聰明物種。
- 在產品上加一點點小創作,就能完成一次小創新,你說這事是不是挺值得干的?
- 看起來做的是同樣的事,但對接的傳統完全不一樣。對應的結果也不一樣。
- 丘吉爾不是說了嗎?看得見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 沒錯,當你帶著創作的心,再來看這個世界,你會發現,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
- 未來只是我們現在做的事情中某個因素的展開。從這個意義上說,現在就是未來。
- 余世存老師說的:“我們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 哲學家趙汀陽講的:“要拒絕名詞的誘惑,不要試圖去成為一個名詞,無論多好聽的名詞,而要去成為一個動詞。”
- 活成一個動詞,大膽地去做事吧,勇敢地把這個世界據為己有,至于它的結果,曼德拉早已說過: “我沒有失敗過。要么贏得勝利,要么學到東西。”
思考:22個故事,涉及到不同行業、不同人,共同的特點都是在各自的道路上認真生活,認真的工作,沒有辜負光陰!也曾焦慮過,也曾痛苦過,但都沒有被“困難定義”,而是活出了精彩,找到了更好的路!永遠去做事,活在進行時,收獲自然來! “我們要一往無前、頑強拼搏,讓明天的中國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