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書的護封】

護封一詞本來源于古代的軍事要聞傳遞書信封泥上所蓋的印信,現在被用于保護書的一層外殼,或者說裝飾書本的一種手段。

很久沒讀書了,最近讀過的一本是一本十分暢銷的金融類書籍《原則》。

這算是一本只有腰封沒有護封的書籍吧,而會想要這本書與我曾經學過金融并無甚關系,僅僅只因為我喜歡那外包一分為二的黑白。

當我帶回拆開那層塑料的桎梏,我才看清了這本一封為二的黑白其實是一抹黑色添上一抹白。

我向來是不喜歡這種推薦語的,而這本書卻沒有讓我感到不快。

其實

我在看到黑底,和白色的原則二字伴上了血紅色的PRINCIPLES我已經明白,這會是我所想要看的,卻不想要去做的那類。。。事業吧


我們在看到很多東西表面的時候都會對它下一個定義,會在心中把它歸類,其中有一類是最容易出現偏差的,那就是人。

我們看書時看封面其實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因為作者本就是為了某一類人而作書,自然其封面也為了那群人而去。

而人不同,人不知道為誰而去作自己,自然為誰而作的都不是自己。

我在這里用了作而不是做。

因為其實我們的作為都終將成就一副作品,而人作的是人生一時的結果,你可能看到可能以為如何如何,甚至你不知道那是真正的終點又或是什么事物的起點。

現在看看從前寫就的篇章,大多是無病呻吟,而那種憂傷的情形恰如那句無邊絲雨細如愁,當年我取名“雨御林”倒是恰如其分了。

雨中無人知我淚,男兒泣涌當無聲。雨是我難過時的掩護,那時我愛去淋雨,因為那樣不會有幾人知道我在哭。

別人也有許多對我名字的解釋,我最喜歡的應該是相思寫的“雨打飄萍葉留聲,御酒一杯醉三更。林鳥不知人已去,兀自酣眠伴孤燈。”

當別人給你下定義的時候,如果正中了你所思所想。

你又是什么感覺呢。

我想就如我看到封面就知道書時的那種快感吧。

為人之人以人為知己,為他人之人覓他人為知音。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