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關鍵詞:理解偏差
我發現同樣講解一件事,你在表述的時候,每個人的理解都會有偏差。因為每個人的思考方式不同,心智模式不同。而有理解偏差的情況是正常的,如果想避免理解偏差就要尋找到理解力強的人,再者自己學會正確的表達。
尋找理解力強的人是外化,是被動的。因為畢竟理解力強的人沒有那么多。大部分優秀的人理解力都比較強,但是我們是普通人,我們生活在普通的環境當中,不能保證周圍都是優秀的人,所以就要清楚這種理解力偏差。比方你說一句十分的話,對方很可能只理解六分或者七分。這種現象就像得房率,你買了套90平米的房子,可你實際的得房率只有百分之60到75之間,根據房間戶型和建筑結構的不同。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要再因為你說的話對方不理解而不開心,因為這就是人性的弱點。不要因為對方不理解自己而感到傷心、感到不愉快,而是應該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提升自己正確表達的能力。同時讓對方不斷的學習,這樣可以避免或減少偏差產生的誤解和誤會。
我們還要特別發現有些理解力差的人,他們不愿意承認,因為誰也不愿意承認我不懂,我不理解。所以如果想避免理解偏差的問題,你可以反問他,你懂了嗎?你復述一遍,如果他能準確地復述,那就說明他能理解,如果他沒有把他復述下來,那他一定是沒理解,他也搞不清楚你要表達什么?你想要什么?以及你想讓他做什么?
這個世界千變萬化,充滿了形形色色的人。想明白有理解偏差的情況就不要為一些不必要的煩惱而不開心。生活就是這樣,不如意之十之八九,多想想開心的事兒就好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