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踐行斷舍離已經一年了。接觸斷舍離以前的我是一個有非常多的東西的人,當然我不是那種會把所有的東西亂起八糟的堆在一起的人,我會用那種長方形的比較矮的盒子把各種東西分門別類的裝起來,盒子上寫上里面是什么東西。所以那個時候,我有一整個盒子的筆,一整個盒子的各種各樣的電源線(數據線),當然也有各種各樣的塑料袋。各種紙巾什么的也是一買一堆,就是大半年不需要買任何生活用品的人。
? ? ? ?然而即便我不排斥整理,整理依然讓我非常頭疼,因為每次的整理都是一次很費時的過程,東西很多的人應該都有這種感觸吧。那個時候整理的時候,我時常把東西擺一地,但是卻毫無頭緒,坐在那些箱子上,邊整理邊休息,整理一次往往要花去大半天。因為整理大費周章,所以很多時候都不太愿意去碰那一堆東西。自從開始踐行斷舍離以后,我自己的生活變化還是很大的,所以希望給大家分享一下一些小心得。
? ? ? ?斷舍離的創始人山下英子的書中對斷舍離概念是這樣界定的——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聽起來的確有些假大空,三個字分解開來就是: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舍——舍棄家里到處泛濫的破爛兒;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間。斷舍離執行的關鍵在于,斷舍離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因此取舍物品的思考方式并不是“這東西還能用,所以要留下了”,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主語永遠是自己,時間軸永遠是現在。現在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就要放手。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執行起來并不是很容易,下面介紹幾個我自己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些實用的方法。
? ? ? 1.努力摸索和了解自己對各類物品接受的底線以及自己的購物習慣。我一直不斷用筆記記錄自己在購物上走過的深坑,哪些東西自己買過很多次但是都沒用過,哪些東西合適的買的時間是什么,哪類東西要買什么標準的。凡是跟自己購物習慣相關的都可以記錄下來,隔一段時間看一下,能夠對自己的購物習慣產生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比如我的筆記里就告誡自己不要再買各種醬(反正都不怎么吃都扔了),衣服必須應季的時候買,買本子一定要買封面厚實深色,內頁空白而且是線裝本。這些都是我根據自己的習慣總結出來的,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記錄建立自己的購物習慣筆記。
? ? ? 2.記錄常用物品的消耗時間。我有一個備忘錄,里面依次記錄下來各種常用消耗品的開始使用時間,結束使用的時間。每一種消耗品記錄兩三次以后,基本上可以摸索出每種物品畢竟穩定的使用時長。很多時候屯東西,是因為當前突然有了優惠活動,想著錯過了之后再買有些不劃算。但是如果你通過物品使用周期計算出來,在你用完當前的東西之前還有好幾個優惠季,那么屯東西的欲望就會小很多。除了非常少數的東西只在雙十一打折,其他的大多數東西基本常年都會迎合各種購物節。拿下半年舉例,十一打折,雙十一打折,黑五,雙十二打折,圣誕節打折,元旦打折,過年打折,這么頻繁的電商打造的打折節,所以真的有必要怕自己這次不買就虧了么2333。
? ? ? 3.接受為斷舍離的生活付出一些代價的現實。斷舍離并非是以節儉為中心的一種生活方式,相反,在某些時候,甚至要付出更多。比如不再接受不符合自己使用標準的免費的贈品,逐漸習慣網購出郵費(避免為了湊單包郵而買很多不需要的東西),買化妝品以前買分裝試用以免買到不合適的化妝品(買分裝看上去會沒有買正裝劃算,因為往往1g可以高達四五十而且幾乎只起到試用的作用)。你希望獲得斷舍離帶來的愜意的生活,當然要習慣為其付出一些代價,何況相比湊單買到的那些不用的東西最后扔了,出運費其實更劃算一些。
? ? ? 4.如果喜歡帶某一類標簽的東西,請把展現這種標簽的機會盡量放到剛需的日常用品中。此處標簽指的是一切可以概括某類物品屬性的詞。比如我很喜歡可愛的東西,但是我從不會單純的只把“可愛”當做買某一物品的理由,我基本不買除了擺在那里看和占地方沒有任何用的可愛的布娃娃或者各種擺件。但是我買其他的生活用品的時候都會買可愛的,我的手機殼,鼠標墊,拖鞋,暖手寶都是很可愛的。這樣既滿足了我對帶有可愛這個標簽的物品的購買欲和喜歡,同時還避免了因為喜歡這個標簽而放縱自己買一些無用的東西。
? ? ? ?5.計算成本的時候,請注意及時止損,同時請務必要把自己的心情成本和人力成本計算進去。我斷舍離的第一個物品是一罐從家里帶來的蜂蜜,是我爸特意讓我帶的土蜂蜜,但是我不喜歡喝,放在我桌子上放了很久,每次我看到它我都非常的自責,覺得自己不喝很浪費。每看它一眼,都是對自己的一次譴責,一看到心情就不好。而把它扔了以后,身心輕松簡直不要太爽。對于物品而言,只要你不用,哪怕沒被扔掉,也注定你已經浪費了買這個東西的錢了,這個時候扔掉及時止損扔掉才是最重要啊,你再因為它而生出的自責的心情,無數次糾結到底扔不扔所花費的時間,或者把它寄回家的郵費/搬回家的體力,或者放在家里每次整理所費的時間和人力都是無用功,并不會因為你自責,你把它寄回家,你整理放好,這個東西就不會被浪費了。寄回家還有用的東西不在此類,但是想想你一年回家的頻率,那些你都準備寄回去放在家里的衣服可能此生都不會再穿的衣服,你真的覺得屬于“還有用”的東西么。
? ? ? 6.地板上不有除了桌椅鞋以外的東西。我雖然住在寢室,但是我座位旁邊,除了椅子和兩三雙常用的鞋,沒有放任何其他的東西。不管是寢室也好,還是家里也好,收納的空間都是有限的,然而地板上可以放東西的空間是可以不斷被擴大的。允許東西放在地板上不僅不好打掃,同時也意味你對自己擁有的東西的數量是無上限的。于我而言,地板是一個警戒線,每當我的東西多到需要放在地板的時候,就是我開始需要思考哪些東西需要扔掉的時候了。
? ? ? ?堅持了一年多的斷舍離習慣,我的生活隨之發生了一些改變。對于我一個學生黨而言,我的消費結構得到了比較大的改觀,買到了一些對我而言價格有些高但是很想要的東西。同時把自己完全從整理的繁瑣中拯救出來了,我現在基本上不會再整理,但是因為東西少,所以即使擺的很隨意,也不會顯得亂(懶人福音)。斷舍離所帶來的心態和價值觀上的轉變,也讓我很快簡化了自己的社交活動,心理上更加輕松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斷舍離與其說是一種整理方法,不如說是一個把握自身和其他事物關系的一種思維方式。
PS:寫這篇文章,除了自己的心得,還參考了山下英子的原著《斷舍離》以及《斷舍離升級實操版》,日劇《我的房間空無一物》,金子由紀子的書《不持有的生活》。個人覺得了解斷舍離的話,看完山下英子《斷舍離》和日劇《我的房間空無一物》就足夠了,其他的必要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