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喧鬧嘈雜的世界相處?

蘇軾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想,人生更像不間斷的流水,悄悄從沙石中經過,一去不復返。不管我們在人生中經歷快樂、幸福、痛苦還是煩惱,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淹沒在歷史的迷霧中,終究帶不走、留不住。

繁忙的生活間隙,我們渴望詩和遠方,大概是想從中找到一絲安慰。人生短暫,滄海一粟。也許,就像《三體》所描述,我們只是短暫地停留在文明的恒紀元。在亂紀元開始的時候,一切都將化為烏有。所以,無論你正經歷什么,都要用“平常心”去對待,因為它們轉瞬即逝。

在工作中,也許你不會討老板歡心,不討同事喜歡,做著一份默默無聞的工作,勉強維持生活。但是,那真的不重要,因為你只是你自己,脫離那個環境,一切都會變化。即便一直在同樣的環境中,你也不用擔心。人性是復雜而多變的,上一秒討厭你的人,下一秒可能又會喜歡你;同理,此時你的好朋友,也可能轉瞬變成敵人或陌路人。這就是真實的人生。

古人說,“盡人事,聽天命”,就是告訴我們要愛惜自己啊。人事是什么?不是那些將人捆死的社會準則,而是你內心深處所渴望的。為了獲得某種東西,你盡力就足夠了。天命難違,誰知道老天會如何安排。所有的努力或者不經意的選擇,最終造就了現實的結果。

佛教講,現實世界虛幻不實。所有的事物都不能長久。所以,佛陀勸導世人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佛陀告訴眾生,“遠離顛倒夢想”,不執著、眷戀于紛繁的現實世界,才能到達彼岸。

一切事物,從更高的維度看,都要經歷:萌芽、發展、成熟、衰落和死亡五個階段。人類歷史同樣如此。在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中,經過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三大嬗變過程的人類(智人),脫胎于非洲,消滅其他族群、征服世界,站到了生物鏈的頂端。人類的下一階段何時會來,沒有人能說得清。但它終究會來。

生活在喧鬧嘈雜的世界,每個人都滿懷焦慮、緊張的情緒。世界變化的速度遠遠超出想象。為了趕上變化的步伐,工作中的人被時間爭分奪秒地驅使。似乎偶爾欣賞路邊的風景,都會耽誤工作的進度。但是,變中有守,動中有靜。用一顆“平常心”對待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是對變動世界最好的回應。

菩提偈

[唐]惠能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