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寫懷
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是的,知道這樣一個帝王,正是從岳飛的詩詞里,靖康之恥,城下之盟,雖極為憤恨卻心生憐昔。
帝王之位上的聲色犬馬,書畫案幾上的水墨芳華,庭臺樓閣里的悲天長嘆,歡愉的,高傲的,落寞的,黑白剪影,大抵是難以忘懷了罷。
01
與北宋的繁華不同,南宋的政權內憂外患,內部腐敗無能,外有金人虎視眈眈,生于這樣的帝王之家,若非鐵血手腕,難以繼承大局,挽救頹勢。
宋徽宗,名趙佶,宋神宗第十一子,與宋哲宗趙煦 、榮國公趙令穰為手足。兄長繼位,他便成了逍遙自在的閑散王爺。琴棋書畫,花鳥古玩,書法藝術,皆是精通。倘若以此過一生,大抵后世聞名的應是他的才華,而不是難以言說的罵名。
時不我待,好景不長,兄長宋哲宗繼位不久即病逝,自古帝王之位父死子承,兄終弟及,長兄無子,自是在宗族中選擇。本來哲宗之弟以大寧郡王趙佖最長,惜患有眼疾不能繼位,加之有向太后對他的支持 ,當時封為端王的趙佶繼承大統。
帝王心術也許他是不知道的,但權力之毒卻令人難以忽視。
02
最是無情帝王家,你死我活,爾虞我詐,不足為奇。身為一國之主,從未修習帝王之道,利令智昏。
他疏遠與自己幼時交好胞弟的趙令穰,卻極其信賴權臣蔡京,甚至立宦官童貫掌握實權的將軍。
他對黎明百姓之苦視若無睹,搜羅天下珍寶,擴建宮室,窮奢極欲,導致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
他信奉道教,多地修繕廟宇,盲目給道士以錢財,任命貪官,哀聲怨道。
他無心治國,與遼,金簽訂盟約,致使國庫虧空,城池割舍,山河飄搖。
如此治國,國不將國,何以家為?
軍南下攻宋,他傳位于其子趙桓,自稱太上皇,沉溺于自我保護之中,風花雪月,不問時事。
一國之主,如此事跡,實為悲哀,可偏偏這樣一個人,失去了才懂得如何珍惜,早知去此,悔不當初?
03
大勢已去,無可奈何,昔日輝煌已無人在意,唯有在這屈辱的俘虜生涯中茍延殘喘。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山南無雁飛。”
偏愛于他此時的詩詞,與之前艷麗輕佻不同,多的是故國悲痛。如此,想來亦是心中多有愧疚,可惜,難以回頭。
《醉落魄/一斛珠》
無言哽噎。看燈記得年時節。行行指月行行說。愿月常圓,休要暫時缺。今年華市燈羅列。好燈爭柰人心別。人前不敢分明說。不忍抬頭,羞見舊時月。
《聲聲慢·宮梅粉淡》
宮梅粉淡,岸柳金勻,皇州乍慶春回。鳳闕端門,棚山彩建蓬萊。沈沈洞天向晚,寶輿還、花滿鈞臺。輕煙里,算誰將金蓮,陸地齊開。觸處聲歌鼎沸,香韉趁,雕輪隱隱輕雷。萬家簾幕,千步錦繡相挨。銀蟾皓月如晝,共乘歡、爭忍歸來。疏鐘斷,聽行歌、猶在禁街。
印象極深的是詩詞里的一句,桃源歸路,故宮何處,桃花源般的生活,他的前半生皆是如此,而后半生卻是思念故宮何處?何時能回?
然,時局已定,天意不可違。
04
生于元豐五年十月十日,他自幼養尊處優,逐漸養成了輕佻浪蕩的性格,與李煜之境遇類似。
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觀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畫像,隨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時夢李主來謁,所以文采風流,過李主百倍”。李煜托生的傳說固然不足為信,但在他身上的確有李煜的影子,與之相當的才情,與之類似的遭遇。
他愛好筆墨丹青,所作之畫皆為世人贊嘆,開一代畫派先河,以詩詞題目“山中藏古寺”,“踏花歸去馬蹄香”選拔人才,造就佳話。
他愛好茶藝之道,民間便興起點茶、斗茶以及茶百戲等,甚至編寫理論著作,使茶藝發展到頂峰。
他愛好書法,獨創瘦金體挺拔秀麗,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 留有多種字帖,筆落驚風雨。
他即位之初當時的宰相章惇曾說:“端王輕佻,不可為君也。” 后世評他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是啊,本不該坐這帝王之位,斷不會有如此悲涼的結局。
帝王之愛,玉露均沾,在他的一生里數不清的女子,而世人所知的也僅僅是那些存于史書寥寥幾次的明艷女子。名噪一時的京城名妓李師師,青梅竹馬的皇后王氏,妖嬈多姿的貴妃劉氏,宮于心計的侍女春蘭,這些女子在他的生活里留下了些許筆墨,然,與之波瀾壯闊的一生相比,黯然失色。
異國他鄉,他由九五至尊淪為階下囚,備受折磨,身心俱疲,終是在雪夜里去逝了。
風雨蕭蕭路途遙,夜來臥聽風吹雨,桃源歸路,故宮何處,而君又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