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德來襲,朋友圈鋪天蓋地的轉發抵制“樂天”,抵制韓貨。
不禁回想起,從98年的,抵制美貨,學生們穿著抵制可口可樂的衣服,上面畫著大大X,寫著憤慨的標語...
到釣魚島事件,抵制日貨,劃日本車...害得很多買了日系車的車主,不得不豎起“日本貨,中國心”標牌。
但,這些“口號”風刮過,一切照舊,可樂照樣是過年餐桌的飲品,日系車照樣滿地跑...
除了抵制,我們還能做些什么呢?
作為女生,也是韓國化妝品的消費者,因為物美、價廉、更適合東方人的皮膚。在韓國購物,花二十幾塊錢買的蘆薈膏,冬季補水非常好用,又不過敏,在國內我找不到這樣價格這種質量的產品。在韓國購物,無論大街小巷不會擔心買到假貨,因為假貨都在中國人開的店里。
韓國彈丸之地,為什么能生產出來的產品讓中國人趨之若鶩?
去年有個機會去韓國濟州。在登漢拿山的時候,遇見了一位在大韓銀行中國青島銀行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一位長者。他是退休了以后,回濟州養老的。他問了我很多中國現在的經濟情況,還特意問到了比亞迪。他說十幾年前的韓國現代和起亞就跟現在中國的比亞迪一樣,也是剛剛起步,質量也不怎么樣,但是我們都會買他們的產品支持他們,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發展。在韓國,車子只是一種家庭必需品,能開就可以了。比如,一個韓國的高管可能公司用車是德系高端車,但回到家里和其他老百姓開的車一樣,就是普通的國產車,而在你們中國汽車是面子。
漢拿山是不收門票的,濟州人也很喜歡登山。在近10個小時的登山路途中,看不到喝剩的礦泉水瓶,也看不到紙屑果皮。人們在休息的時候吃自己帶上山的便當,然后小心的收好垃圾,放回包包里。無論是在漢拿山、榧子林還是其他的景點,見到的韓國人都不會大聲的講話,即使是在戶外公共的場合。在馬路上,我看到用大大的中文條幅“禁止亂扔垃圾、禁止橫穿馬路、禁止大聲喧嘩,還我清凈濟州!”
回到最初的話題,如果中國有便宜又好用的化妝品,我當然首選國產,總不能讓我用友誼吧?我不敢買國產的化妝品,我不知道這個老板是不是為了塞滿自己的腰包來做的這個公司,我不知道里面的成分是什么,我不敢拿我的臉來做實驗。同樣,很多人不敢買國產的車,因為買合資的車,問題少,性能好,售后服務好。
我們不能在抹殺孩子的夢想的教育體系中,得到創新;也不能在崇尚物質攀比的價值觀中,得到民族精神;我們也不能在缺少禮儀的教育體系中,僅靠央視公益廣告來恢復禮儀;更不能在國人自黑的大環境中,求經濟的發展。
外國人拿著中國老祖宗的的智慧成長、發展,我們卻在混沌中摸索。我們什么時候能找回仁、義、禮、智、信,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的“抵制”,才能真正的強大。
只有真的想改變社會的企業家站立,消費者的支持跟上,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環。
如果這些都記不住,那就從自己和家人做起,做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