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切都離不開網絡。剛參加心理學征文,《我與爸爸的故事》評先活動已經開始,投票為主,誰的票數多,誰得一等獎,或者二等獎,三等獎等。獎品很誘人,一,二,三等獎,分別是獎金3000元,2000元,1000元,另附加免費贈送一年學心理心學名額一名。一年的學費1580元。
評選,比的是網絡,誰的人脈關系多,誰的親朋好友多,誰的粉絲多,誰得的票數就多,誰就能夠得獎。文章的內容如何?文章題意,思想,靈魂都變得沒那么重要了。追隨經濟,追逐票數的攀升,萬馬奔騰涌向同一個出口。
剛打開鏈接,我只有三票,排名二十八。我不能成為第一,但也決不想落在最后。硬著頭皮,發鏈接到熟悉的朋友,親人圈里。這種行為,我自己都覺得有些道德捆綁之意,為了讓別人投上那寶貴的一票,我將文章赤裸裸地露出來,讓喜歡的,不喜歡的都來觀賞“隱私”,并且誠墾地請求別人,為我投票。有些厚顏無恥,低踐卑劣的嫌疑。我把自己置在風口浪尖上,靈魂接受著考驗,忐忑不安,既期盼著別人動動小手指,為我投一票,又惶恐著,這樣做值不值,到底該不該參加這種活動,每個投票的人,長按二維碼,加關注,進入網校,才可投票。一般人不愿意加關注,手機容量那么小,自己又不感興趣,何必為了成全別人,苦了自己。只有少部分人,因為有交往,有感情,不得己而為之。
更為尷尬的是,我被幾個群踢了出來,感覺被人施暴一般,羞愧難當,情難推卻。是的,我忘看群規,觸犯眾怒,像在大街上行走,被人鞭打,心里縱有一萬個不情愿,想道謙,想解釋,已經沒有機會了,共同享用的平臺關閉了我。那份落魄,那份乞討生活的艱辛,讓我一下子清醒。我參加征文的初衷是什幺?我是因為虛榮想得到獎品嗎?我是因為生活窘迫而追逐金錢的誘惑嗎?我純醉只是想表達我與爸爸之間故事,爸爸對我恩重如山的感情。而借助了心理學的平臺,展示了父女情深。為何變成了世俗追名逐利的一枚棋子。
原來,也看過朋友圈,少兒評選等等品種繁多選秀節目,要求關注,投票。我好奇,也就跟著投了。投的越多,被關注的也就越多。手機信息爆滿,才知道商家的精明,利用善良人們的同情心,好勝心,打著各種旗號,勾引人們竭盡全力為商家宣傳,造勢。借著人們想獲得第一的想法,想得到獎品,得到萬人矚目的榮耀,煽動著人,肆意為商家打廣告,而且是免費的。
心情平靜后,徹底理解別人,不是別人不高尚,別人只是不愿意被商家信息所捆綁,不愿意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僅此而己,不足掛齒,不必傷心。看開了,想透了,也就不在指望別人為我投票了,那份虛擬的世界,那份奪目的光環,不要也罷。重在參入的過程,享受到生命的美好與愛的沐浴,結果,順其自然,心安寧,情靜謐,守住一份生活的平淡。
學生也一樣,十年寒窗無人問,一銘驚人天下知。學習朝朝暮暮,用功在平時,每個字,詞,句子搞懂,舉一反三,熟能生巧。課前預習,找出疑難,課中聽講,解決問題,課后復習,鞏固知識,一點一滴地積累,積少成多,積水成河。而考試只是驗證平常的知識掌握的程度。它只是一個結果而己,學生學習艱辛與樂趣的過程,只有學生自己體會得到。
心態放平衡,凡事追求過程,扎扎實實地去做,去享受攀登的樂趣,不問結果,結果就在那里等你來采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