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與工作的相似性

我們學校是高二開始分科的,我毫不猶豫選了理科,因為我覺得理科只要聰明如我就容易得高分,文科這種似是而非的辯證的東西靠死記硬背體現不出智商(當年多幼稚!)。
誒,果不其然我就考的越來越低了,我竟然忘了理科容易得高分也容易得低分,而且這時候也不會再有死記硬背就能得分的機會了。
我曾經在下課的時候恰巧看到前排的同學在做題,這種我一眼看出正確答案的題看著前排同學推倒了半天。當時我就對自己的智商產生了優越感。但是考試下來那個前排同學往往比我得更高的分。究竟為什么,他明明比我笨,一定是我沒有認真,我要是認真起來我自己都怕。嗯,反正這次我錯的地方一看答案都懂了,還是不要糾結在這種陳舊的知識點上吧。
我為什么對自己的腦子如此自信,有幾次課后作業我自己根據已有知識推倒出以后才會出現的公式,然后這個公式在之后的課堂上講到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書上有,而且看同學們的表情想必也沒有幾個人親自推倒出來。于是就悄悄的感到無聊,悄悄的分散注意力,然后老師一變形,我就傻逼了。這種情況反復出現幾次我就招架不住了,一邊無聊一邊恐慌,一邊自信一邊找借口。不過很難得的是從來沒有過自我懷疑,是覺得哪里不對,但是說不出來。
工作了,我對之前在大學里學的東西依稀記得,而且在培訓的時候似乎學到了超多的東西。我工作的第一個任務是寫個根據名稱映文件批量改名的小工具,類似的東西我曾看到一起學習的同學大概兩個小時就寫出來了。我足足寫了兩天,然后寫完后各種修改又改了幾天。雖然領導也不著急要,但當時內心火急火燎的生怕被開掉,才知道自己多弱。

這種和當年似曾相似的感覺。終于發現了問題的所在。
我們來先做一個測試,我告訴你英文“A-Z”這26個字母分別對應“1-26”這26個數字。這個規則簡單吧,現在立刻告訴我第14對應的字母是什么,有幾個人能脫口而出的? 當然你們可以扳著手指從ABC開始數,數到14,這是需要時間的。和我當年考場上推倒公式一樣,和我剛工作的時候每做一步都要先理好思路然后再驗證一遍一樣。我們深知找尋答案的方式,但是并沒有對知識點建立映射。
高考并不是考人的“智商”,而是考人對“知識點映射”的儲備量。公司招人(正真做事的職位)絕大多數是看對行業“知識點映射”的儲備量,可以粗略的視為從業經驗。

我不是為高考洗地,坦率的講,從這點來看似乎高考真的為以后的工作崗位選拔了人才,為建設祖國做了貢獻。
但現實情況要復雜的多。一些考不上好學校的人高中畢業就從業了。由于學歷低,高考又打擊了自信心(可能認為自己腦子真的笨),所以從業一開始身段很低,有事就做隨叫隨到態度謙和涉獵良多(《孟非自傳》里寫了他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差不多就是這種典型)。當某知名大學畢業生出來找工作的時候,與這種混跡行業4年的老油條根本沒法比,行業知識點“映射”儲備量不是一個量級的。再加上知名大學出來的人頭上光環未消,很多不愿做低下的事情,故反而處于社會的弱勢。不過這種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慢慢縮小,實現反超,畢竟這些人還是學習能力很強的一批。當然具體怎么樣要看個人。

所以那些學生時代成績好的同學,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沒多想,就使勁學習的;另一類是多想了,可能徘徊過,但是看透了問題的本質,然后再次縱身題海的。
當然那些學生時代成績不好的同學,你們并不是不夠聰明,而是不夠智慧。聰明和智慧的區別在于:聰明是智商(天生成分大),是你知道問題的答案;智慧是結果(可以根據后天經驗提升),是你知道問題答對或者答錯帶來的影響,由此來決定要不要答這道題,或者知道答案后根據情況需要,而故意拋出錯誤答案。

任何職業任何崗位,只要想做,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沒有什么做不到的。因為據我觀察,所有行業都存在大量混日子的人。猛獸來了,你不需要跑過猛獸,只需跑過周圍的人就能幸存。
生活美妙,祝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