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 晨讀感悟 做,就對了

過去,我每做一件事或想去哪里都比較糾結,時常顧慮“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待時機成熟時,才開始實施計劃。”我不清楚我在顧慮什么?畏懼陌生的環境?擔憂未曾嘗試陌生的領域?通常在腦海里構思的比較多,這讓我的大腦陷入了無限的焦灼。過去,我一直認為完美重于完成。


08|03 晨讀感悟 《做,就對了》

桑德伯格說:“不求完美,只求完成“(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摘自《向前一步》。

當下在許多暢銷書里都反復提倡做就對了,完美重于完成。不管書中怎么說,大家怎么說,讓自己去小試一把。看看是否適合自己,看看是否能給自己的生活和成長帶來了有所改變。

有友說:”人生好比猶如車輪,時常需要在高速上奔跑;若長期不跑,則就銹掉了。人的大腦也亦是如此,長期不行動也要廢掉了。”過去提倡活到老,學到老。當下的年代是學到老,活到老。

生活中五五花八門的信息,時常會促動了我們的想法,同時也會干擾了我們的成長。比如說,過去的我曾經很癡迷于制圖、過去的我曾瘋狂的學習烘焙、過去的我癡癡的迷戀上了香草、時而我還想著我需要去提升一下學歷、時而我還想提起筆去畫畫、當下的我又迷戀上了旅行。然后,我對新鮮的事物存在著太多太多的想法,同時又會存在太多的顧慮。首先是來自內心自我的顧慮。比如,你做那么多的事情?你有時間嗎?比如,如果做不好的話,是不是很丟臉?比如,當收到外界親朋好友冷嘲熱諷的時候,你是不是會很難過?答案是肯定的,曾經會覺得特別的沮喪,特別是關系頗為親密的朋友的反對。如:“你多多大了?你還讀書呢?”,如:“這個人就是三天熱的,今天她愛這個明天愛那個,她堅持不了多久的。"僅有小部分的人群會對我說,堅持追求自我內心的喜好,在當下,并不是大家的建議就是對的,畢竟誰也沒有走全自己的人生。你需要理性的分析,不要盲目的從眾。并且推薦我看《清醒思考的藝術:你最好讓別人去犯的52種思維錯誤》。也有的智者鼓勵我,想做的就放膽去做,管人家屁事。

嗯,只有嘗試了,你才會發現其中一些美妙的思維鏈接。同時你也會發現你內心里細微的變化。做了,它會不知不覺得帶給你自信,原來這些事情你也是可以的。你要挖掘古典老師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反之,如果你什么都光想而不做,你永遠都是原地踏步無法知道對和錯。在顧慮里又消磨了更長的光陰,自嘆自憐。

這些,與其說是真是存在的理由,還不如說是自己設置的障礙。時間當然是有限制的,我們不是每條路都可以走。從物理角度說,我們無法超越光速;人生角度說,人體不能光合作用;從社會角度說,法律的威嚴不可觸碰。然而,只要回顧一下歷史就能知道,人類的生活在巨大的限制下,有著近乎無限的可能,很多看似的必然,其實遠不是那么神圣不可侵犯。

就像一句老話:”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根本到不了拼才華的階段“,絕大多數人哀嘆的無可奈何,也根本觸及不到大自然和社會設定的上限。我們就是喜歡自己給自己畫地為牢,在大腦里上個鎖,告訴自己,沒有其他的選擇了,沒有其他的路了。這個世界本來是多元而精彩的,當你刪除了人生的其他選擇時,你的人生,就只剩下華山一條路了。——摘自《斜杠青年》


人生本來就是多元素的,合理的安排,其實喜好之間也并不存在太大的沖突。拿攝影、制圖、繪畫、碼字、烘焙、園藝、理財而言,無論何者喜好,均是需要通過實踐來帶動不同的感觸;也唯有在實踐過程中分析著對與不對?也唯有在實踐過程中會激發這樣那樣的創意,發現不對的時候及時的調整,發現好的創意時,立刻捕捉記錄。

發現一本好書,在迷茫的十字接口,它猶如一盞溫暖的明燈。讓內心里裝滿了希翼,在心里鋪滿了花海,對未來充滿了無比的信念和展望。我想說《做,就對了:斯坦福大學未曾公開的成功課》,這是一本非常不錯的書籍,也只有你看了,把書中的內容活用到當下,才能鑒定我所說內容的對錯。在《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里的主人翁參照書里的讀書、行動、見人,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了突破的改變。據說貓叔也是受了這本書的影響,見識、行動、改變。別再說,讀書無用,關鍵是看自己怎么去讀,怎么去做?說了那么多廢話,還不如立刻行動起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