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比亞 Namibia day27-28 20170214-15 Swakopmund-Walvis bay
從Swakomund到Walvis bay鯨灣港,一半海水,一半沙漠。只有海浪,沒有椰風。

清晨,冰冷的大西洋,“本格拉洋流”送來陣陣寒風,驅散夏日炎熱,可謂大自然的空調。
海釣愛好者穿著厚厚的行頭,在波濤洶涌中享受垂釣樂趣。

爬上幾十米高的沙丘,連綿起伏是沙丘一直延伸至視野盡頭。

穿過兩旁人工不斷灌水的熱帶植物,像巨大菠蘿的鐵功,就進入鯨灣港。

鯨灣港(Walvis Bay)是納米比亞的重要港口城市,納米比亞第二大城市,人口不足十萬;同樣的干凈整潔。白人、黑人,阿拉伯面孔、混血兒共同生活。

來這里自然是為了看火烈鳥
火烈鳥(greater flamingo)是一種大型涉禽是鸛形目紅鸛科鸛屬的一種。火烈鳥脖子長,常彎曲成S型,體高1至1.4米,翼展可達1-1.6米,通體長有潔白泛紅的羽毛。因全身為火紅色而得名火烈鳥,又名紅鸛、紅鶴。但紅色并非火烈鳥本來的羽色,而是來自其攝食的浮游生物所含的甲殼素。火烈鳥棲息于溫熱帶鹽湖水濱,涉行淺灘等咸水湖沼澤地帶和一些瀉湖里。(摘自百科)
沿著D1986公路走至海邊,還未出城,既可見到火烈鳥。海灘寧靜,人和動物和睦相處,互不干擾。
早晨,潮水還未退完全的時候,他們就稀稀落落分散在漫長的海岸線上。
或三五成群,或孤身只影,鵜鶘也會湊個熱鬧。
有些專心致志的埋頭的海水中,有些縮起身子對抗寒冷。

除了火烈鳥,自然還有許許多多別的鳥類。野鴨一身豹皮裝,慢悠悠的淺水里溜達。

白鷺依舊是不動聲色,縮起脖子,孤傲矗立。
沿著海岸線南行,前方是一家巨大的制鹽企業,不同顏色的大鹽田鋪滿大地,運鹽大卡車來來往往,道路也鋪上了一層白鹽。自行車不該行走在這樣的道路上,但遠處的未知實在吸引著我。鏈條在鹽的作用下快速腐蝕。
淺灘是出現兩只狐貍捕捉火烈鳥,想必茫茫沙漠中這是他們主要獵物吧。
很可惜,捕獵失敗,或許我的出現干擾了他們,很快離開海灘,回歸沙漠。
長期的和睦相處,火烈鳥們不怕人和車,最多是你靠近了,他們朝里挪動下而已。
隨著時間推移,潮水退去,他們開始助跑,快速扇動翅膀,加速起飛,匯成一字型,往同一方向飛去。
跟隨他們腳步來到最開始的地方,城邊海灘。已經聚集了大片大片的火烈鳥。
紅色并不是火烈鳥本來的羽色,而是來自其攝取的浮游生物。火烈鳥通過食用以小蝦、小魚、藻類、浮游生物等,螺旋藻中除含有大量蛋白質外,還含有一種特殊的葉紅素。火烈鳥渾身的粉紅色,就是這種色素作用的結果。使原本潔白的羽毛透射出鮮艷的紅色。同時紅色越鮮艷則火烈鳥的體格越健壯,越吸引異性火烈鳥,繁衍的后代就更優秀。
有些通體粉紅,有些最外面羽毛為白色,只有亮翅時露出背上一抹深紅。
覓食時頭往下浸,嘴倒轉,將食物吮入口中,把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后徐徐吞下。
適應以水藻為食的條件,火烈鳥生有一個極其別致的長喙。長喙上平下彎,尖端呈鉤狀。每到淺灘覓食,火烈鳥就將其頭埋到水中,用其長喙在水中攪動。這樣,水中的有機物,特別是那些藻類浮游生物,就飄浮到水面。
成群成群距離你只有兩三米遠,你能清晰的聽見攪動泥水的滋滋聲,還有那不停的嘎嘎聲。
其他地方火烈鳥不停的結對而來,越聚越多,直到鋪天蓋地。坐在岸邊,靜靜享受。
并非所有相遇都是快樂的,四位中國游客趕來,面對如此奇觀,他們選擇驚嚇火烈鳥,以便拍攝飛翔視頻。白人都是安安靜靜小心翼翼不干擾火烈鳥,黑人往草地上一躺事不關己。也是由于他們長久一來的保護,和動物和諧相處,才有了我們免費的在城市中就能免費欣賞如此奇觀。作為中國人,突然感到非常羞恥,想把飄揚在車頭的國旗拿下,但為時已晚。只能拒絕與他們的任何交流,表示自己想靜一靜。
自然,心里也保留著那些可愛的中國同胞,把風油精和錢使勁的往我身上推,沒有華麗的語言,只有最真誠的心。
逗留了幾乎一整天,是該離開了。
小海鷗不停的追著媽媽尖叫,直到母親吐出小魚。
路過沙漠中一處火烈鳥棲身處,一頭扎入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