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發憤的草莓
困了要睡,餓了要吃,睡眠和飲食是在特定的時刻,身體從內而外的驅使。
但運動不同。
似乎身體里沒有哪個機制會要求我們得動一下,也沒聽說過有“運動欲”這玩意,有時候坐下去,陷進沙發許久,忘了時間。
運動這點,全靠個人自覺了。
今天就來聊聊精力保障的第三大基石:運動。
一、運動就是動一下嗎
這幾年,慢跑馬拉松或半程馬拉松成為風尚,許多城市出現了夜奔族,還有不少伙伴以曬馬甲線,人魚線為榮。他們,讓運動在城市里流行起來。
運動到底是什么?這個詞都念叨在嘴邊,但真正含義不一定能說得出來。
有的人會認為體育活動就算運動。嚴謹一點講,還不全是。從人動起來的強度比較,有活動,運動,訓練三種之分。
訓練是職業運動員的日常事項,強度大;活動是普通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走走跳跳。運動則處于兩者中間。
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指出:“堅持日常身體活動,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6000步” 這種是活動。如果你想運動,則強度要比這個大。
運動不是簡簡單單地動一下,而是有一定的心率要求,以達到運動效果的。這里的心率,不會超個人的負荷,因此根據每個人情況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普通人在普通運動中,運動心率一般在120-150次之間為宜,從實操上講,如果你在運動中,能夠說話,但無法唱歌,這時的心率是比較合適你的。
二、運動的妙處到底有多少
關于運動的好處,上百度一搜就有不少,對身體內部而言,最主要的是三點:
1.促使心肌加速收縮,改善了血液循環,增強了新陳代謝,使人體臟器各項功能處于較高的水平,提高了免疫力 ;
2.改善肺活量,增加了血液含氧量,調節了神經系統功能;
3.使胃腸道分泌和蠕動增加,促進食欲,形成良性循環。
但這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有身體自己知道。
從我們能感知的角度來看,堅持運動可以達到三大好處——
1.趕走壞情緒
心情不好時,跑完步通常不難過了,所以上大學那會,身邊有不少同學心情不好就到操場跑一身大汗淋漓,回來洗個澡,日子照樣過。
因為適度運動讓身體分泌多巴胺內排肽這類物質,會使你像吃了巧克力一樣開心。
2. 逐漸強自信
許多堅持運動的人,男的目的多是增肌,女的目的多是瘦身。總之就是美體。而運動中經常出出汗,促進新陳代謝,排出毒素,又能讓皮膚變好,總之是美顏。
而長期堅持運動者,自身意志力也在堅持中得到強化。 不管美體美顏還是意志力鍛煉,時間一長,見效果了,人自然越來越自信。
3. 精力更充沛
每次清晨運動完,通常你會感覺到這一天精神倍爽。這問題我和老公討論過,說運動不應該是損耗精力的嗎?
經過討論和查找網絡,得到的說法是適當運動會使“精力總值”獲得提升,是讓精力的總值增加了。
所以你會看到許多成功人士都有堅持運動的習慣,為了保障良好的精力狀態,投入到工作當中。
這三大好處,對于提升個人管理的效果有極大的作用。
三、能不能不去健身房
物質在增長,汽車在增加,一定程度上讓不少人選擇“坐多動少”的生活。
對運動望而卻步,有時并不是不知道它有多么重要,而是沒有習慣,或自稱忙得沒有時間。
在許多人心目中,運動非去健身房不可。如果能破除這個想法,處處皆可運動,比如把上下班的途中與運動的過程合并。具體可以看我的那篇《上下班,當東南西北都堵了?》。
如果運動對你而言,目前還接受不了,可以先從活動開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比如把坐電梯變成爬樓梯,能走路的盡量走路,伏案每半小時起身扭扭,拉拉筋(拉筋也是一門學問)或者直接在床上做美體項目,具體可以看我的那篇《30天開啟馬甲線之旅,不上健身房,無大量運動,不刻意節食》。
等到喜歡動起來了,再慢慢加大強度至運動水平。關鍵得知道,堅持適當運動對你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更棒棒的身體。
大多數的夢想和希望都需要一個更棒棒的身體來完成,沒有一個好的身體,這些都是像鏡中花、水中月一樣。
如果其它什么財富,素質,親情等等是0000,身體就是最前面那個重要的1;有了1,后面的才有意義。
好了,到這里,連同《一生三分之一在這里,你該知道它的秘密》,《如果你對“吃”沒研究,至少探討一下這些話題》,我對保障精力的三大基石——睡眠、飲食、運動簡單地談談看法。
還有人會覺得,情緒也是保障精力的一大重要因素。這次沒寫,是因為情緒那一塊,一般睡眠充足,飲食得當,配合運動,是比較好控制的。
保障精力三大基石,也是個人管理的基礎。
如果三大基石不穩固,紊亂不堪(如熬夜通宵,暴飲暴食,久坐不動等等),精力受損嚴重。這種前提下,無論如何設計出來的生活“固定旋律”(具體可見《“固定旋律”在手,生活平穩不亂》),學習多少制定計劃與回顧的方法,精力的底子都難以扎實,很難把個人管理的方法持續下去。
所以,先把這三大基石固定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