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執行力》第2、3章節讀書筆記,內容主要是對執行力缺失的反思與深層原因分析。極致用戶體驗是我們產品/體驗設計師最常掛在嘴邊的話之一,但能真正做到這一點的產品卻寥寥;在戰略方向足夠正確、團隊成員足夠精英的情況下,設計上線的產品為什么還是具備不了卓越的用戶體驗,吸引不了更多用戶的真心喜愛呢?這本書大概能帶來一部分啟迪。
執行力的概念與價值
“執行力”一詞來自經濟管理學科,它主要有兩種含義:第一種含義指的是完成計劃的能力,另一種含義是指如何完成任務的學問和策略。制訂計劃、規劃戰略,如未能按照要求的時間、水準完成,都是執行力不強的表現。
從最基本的意義上來說,執行就是將想法變成計劃、目標和戰略,并將其落到實處、變成結果的過程,是一種找出現實問題并根據現實情況采取行動的系統化的流程。
在展開設計工作之前,通常會有一個預估的時間規劃,什么時間評審,什么時間定稿交付,什么時候跟進上線等。這是一件必須嚴肅對待的事情,在我們團隊,做到“承諾必達”、保質保量交付全部設計方案、review前端開發成果確保各種UX Bug第一時間修復等,是對設計師最基本的要求。而如果在前期大談計劃戰略,窮盡到各種細節,卻在交付和上線時間上因為各種原因一拖再拖,最終的線上版本體驗也僅僅是差強人意的話,這種缺乏執行力的產物就難以在競爭對手面前搶占先機、用戶也會在等待迭代的過程中磨滅對產品現狀體驗的耐心而慢慢流失。這樣的產品設計文檔寫得再完美,飛機稿做得再精致,也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然并卵”。
戰略的正確并不能保證公司的成功,成功的公司一定是在戰略方向和執行力兩個方面都能做到位。在戰略相同或相似的情況下,執行力的作用就顯得更為關鍵。優秀的執行能力不僅可以保證戰略的實施,而且可以在執行過程中鞏固、優化戰略的方向,形成戰略規劃和戰略執行之間的良性雙向互動。
我之前在《About Face 4》讀書筆記里也提到過,用戶目標有三個層次,有些產品可能在更高層次的目標上看得非常準確,但卻滿足不了基本的體驗目標,結果往往以“超前”的失敗告終。在戰略方向與執行力上的道理也類似,產品戰略方向再正確、富有前瞻性,具體到設計和開發上的執行力不到位也難以獲得成功,而對一些競爭對手極其強大/眾多、戰略方向也相似的產品,執行力不到位的弱點將會被放大得更嚴重。本土的“國產流氓”們雖然在一部分網民那里口碑不佳,但都是執行力極為強大的主(我之前面試騰訊IEG的時候提到自己當時跟的項目是一個月發一次新版本,面試官表示在他們組,一周就要完成一次從需求到設計到灰度發布的完整迭代流程,當然,加班也會相應多起來),這也是它們總能后來居上甚至壟斷,在很多領域中將國內競爭者/入華的外資巨頭們打得毫無脾氣的重要原因。
執行力缺失的現狀
對執行的偏差缺乏敏感性:做起事情來,有了偏差,根本就無所謂,對偏差沒有感覺,也不覺得很重要。
我們的工作不可能永遠是有趣而充滿挑戰的,反而是簡單、平凡、重復性的事情會占去不少的精力。但對執行的偏差有敏感性的人,能夠做到把每一件這樣的小事做好,主動思考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減少沒有必要的重復性勞動,這也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這也是我從過去的經歷中得到的一個教訓:用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一件任務,不能因為是小事就輕易敷衍。
就拿標Redline這種最簡單、常見的事情來說吧,普通設計師可能草草標注幾下甚至標注都沒有就把文件扔給前端;好一點的設計師會把標注做得足夠精致、反復檢查不遺漏信息,交付前端后保持溝通跟進;但我司的幾位設計師前輩卻不甘于此,而是主動思考有沒有比標注更節省雙方時間精力的方案,最終利用業余時間產出了Marketch這個只要設計師把做好的Sketch源文件扔進去就能自動生成尺寸、距離、CSS信息的網頁直接給前端的工具,目前已在阿里內部其他UED團隊迅速普及,大大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不注重細節,不追求完美: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把小事做細、做完美的人太少。一個做事不追求完美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想要達到完美,就必須注重細節。提高執行力就要樹立一種嚴謹些、再嚴謹些,細致些、再細致些的作風,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執行好各項重大戰略決策和工作部署,把小事做細,把細節做精。
我在參加過的大大小小的設計評審會議里注意到一個現象,越是高層級的資深設計師,越是會在評審中關注各種細節:一個錯別字、一個大小寫的失誤、一個文案的歧義、一個像素的偏差等。反而是我這樣的初級設計師,一開始總想著“做大事”,對設計方案沒有反復追問自己各環節足夠嚴謹細致,結果在各種細節上紕漏百出,現在不敢說有多好但一直在改進中。(不過錯別字和大小寫的錯誤是從來不犯的,畢竟處女座~)
執行力不強的深層原因
高層管理者的執行角色缺失:對于高層管理者來說,不僅僅是制訂戰略和下達命令,更重要的是具備強勁的執行力,親身參與執行過程。
看看高層執行力強的公司(騰訊)是什么樣吧: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927231/answer/13378012,對用戶體驗的極度關注、以及【騰訊沒有技術上無法實現】的信念和原則,與其創始人和高層注入的基因密不可分。而在某些技術導向的大公司,產品經理和設計師卻經常需要面臨“技術上無法實現”的折磨,缺少足夠的話語權,最終的成品體驗也就打了折扣。
員工的雇傭思想:我是打工的,你給多少錢我就干多少活,能少干絕不多干。不愿投入,對工作沒有強烈的責任感,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工作對同事、團隊、公司的重要性,缺乏超出他人、主管期望的意愿與自我要求。其次,基層員工習慣于找借口,找理由;很多事情歸結于老板,歸結于市場,歸結于其他部門的不配合等等;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自己壓根兒就沒什么錯;“坐、等、靠、要”,不去創造條件,不去主動爭取資源,而是等條件具備了再說。
設計師不用像產品經理一樣背負沉重的產品KPI,而是可以被調配到各種產品線上同時跟進,有時遇到產品不夠有趣、事情足夠繁忙的情況,可能就陷入推一步走一步的境地,而缺少主動去為項目負責、主動思考如何超出業務方預期的意識;這樣的話別人可能認可我們的專業能力,但離完全信任我們、把產品體驗放心交給我們打造就還差了點什么。
產品上線過程中一波三折、上線后不夠成功,一些人就選擇把責任歸咎為老板拍腦袋提需求、市場不給推廣、合作的PM和研發不配合等,而把自己撇得干干凈凈。卻不去思考如何向上管理說服老板、在做市場推廣前產品的設計是否已有足夠亮點、合作者不配合是否是自己溝通技巧出了問題等。
工作中必須“追求卓越”,生活中才能“知足者常樂”。工作中“小富即安”,對企業是毀滅性的打擊,這樣的企業執行力不可能達標。
一些應屆生朋友在選擇工作時會看重工作環境高大上、零食飲料無限、朝九晚五上下班等因素,但我覺得環境的挑戰性、團隊對“卓越”(絕不滿足于市場第二第三這樣的位置)的追求程度更重要,這樣的地方執行力不會差,也更利于個人職業生涯前期的成長。“小富即安”、做著市場占有率一般般的產品、最后被關閉研發中心大幅裁員的情況,在外企里還見得少么?
職業人才的素養
職業人才至少應該具備以下三種素質:與企業持相符的價值觀;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所需的專業技能。三者缺一不可。少數脫穎而出的職業人才屬于那種敢不斷超越自我、不斷主動學習的佼佼者。
我們有時會因為工作忙碌就忽視了自我充電、自我突破,久而久之就變成了重復勞動,看上去工作經驗不斷增長,實際上卻一直在原地踏步。我從今年開始逐漸養成每年制訂目標、不管多忙都保持閱讀寫作健身、有空就多利用公司豐富的內網學習資源的習慣,而公司也把個人成長規定為KPI里的一部分,不再像以前那樣100%投入項目業務其他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結果長期留在原地鮮少進步。
大多數中國企業的員工在對于“自己的價值觀”和“對自己有一個全面、準確的認識”這兩個問題還沒有進行過深入的思考,也沒有確切的答案。
去年底今年初的時候師傅教給我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時刻反思自己的優缺點并為之改變。而在求職面試中,優缺點問題也經常被問到。缺點每個人都會有,只有對自己認知足夠清晰,才能更好地突破自我或揚長避短。
執行不是為領導而做,而是為企業而做,為自己而做。為企業而做最終也就是為自己而做。如果你總是沉迷于索取與回報,那么你最終會一無所獲。有些員工經常忽略自己的行為,而更多地關注企業做了什么,別人做了什么。其實管理首先是管理自己,每一個人都是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