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買回了茶葉,最重要的肯定是好不好喝,合不合口,那第二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茶葉的存儲問題了。想想自己很喜歡的一款茶葉,或者是一款高價買回來的名優茶,在某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當你開心開心泡開它時,what the fuck?有陳味、變質了、香不純。。。你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藍瘦香菇。
茶葉的存儲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大部分茶友對茶葉的保存也都有一定的了解,但還是有很多新茶友在買茶時,詢問樓主關于鐵觀音或者烏龍茶保存的問題。所以呢,這次我們就秉承著讓外行看門道,內行看個熱鬧的原則,來聊一聊茶葉的保存。篇幅過長,不想看保存過程中引起質變的四個因素及轉化原理的茶友,可直接看文章最后的保存總結。
光線(陽光雖好,多曬亦老)
光線會使茶葉內部某些化學成分發生變化,特別是強光照射下,光和熱的相互作用,茶葉的自動氧化會加速。茶葉的色澤(葉綠素的氧化變色,使綠茶由綠變黃,紅茶由烏變暗)、滋味都會發生比較顯著的變化(茶葉中的某些物質起光化反應,使醛類和醇類物質的含量增加。),從而失去原有的風味和鮮度。所以為了茶葉的健康,請不要再給它進行多余的光合作用了。
水分(水是茶之母,但也不能啃老)
茶葉極易吸收水分,當茶葉的含水量超過6%時,會使茶葉中的茶多酚、類酯物質、維生素C等產生不同程度的氧化;葉綠素、氨基酸以及各種香氣成分轉化成其他新的物質。使原來組成茶葉色、香、味的成分很少存在,或不復存在,而一些不利于茶葉色、香、味的成分相繼產生,于是,茶葉滋味變淡,香氣消失,色澤失去新鮮感。水分也是茶葉受潮、陳化的最主要、最最直接的原因。特別是在濕度大、氣溫又高的環境下,會使茶葉很多內含物氧化、分解,最終引起發霉變質,不堪飲用。因此,儲存茶葉一定要保證茶葉的干燥,環境的干燥。
溫度(冬去才有春來)
溫度對茶葉的香氣、湯色、滋味都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南方的夏暑季節,氣溫有時會高達40℃,故即使茶葉已經干燥避光儲存了,也會很快變質,因此,茶葉應采用低溫保存。
并不是所有茶都需要低溫存儲,像 紅茶、巖茶、白茶、普洱茶這些只要放在潔凈的環境里就行了。低溫存儲適合那些為了保證鮮爽度或者香氣活性的茶,比如綠茶或者清香型鐵觀音、花茶等。冰箱溫度控制在攝氏零度以下,一般可貯藏1.5年左右;若溫度控制在攝氏零下5度以下,效果更佳。
氧氣(你是我的氧氣,離開你才會讓我窒息)
從前面幾點,我們可以發現,茶葉的變質陳化,說到底就是茶葉自動氧化的結果,自然環境下含有21%的氧氣,氧氣幾乎能與茶葉中所有的元素化合,并能促進反應的酶存在,茶葉不經任何保護就直接存放在自然環境中,很快就會被氧化,使湯色變紅,甚至變成褐色,茶葉也因此失去鮮味。中國六大茶類,除普洱茶具有原始增質,越陳越香的特點外,其他茶均會因陳化作用有不同程度的品質下降,所以現在茶葉都采取抽氣充氮、密封的包裝,目的也是為了將茶葉的自動氧化減少到最低點。
說說包裝,現在常見的烏龍茶包裝有三種:
一種是真空密封的小泡袋包裝(常見于鐵觀音等)
二是不抽真空的硬質小泡袋包裝(常見武夷巖茶、單叢等條索狀茶)
三是是散茶包裝(也分真空和不真空)。
小包裝茶打開就是一泡,所以基本不會有拆封后無法飲完的問題。散裝的茶葉,特別是沒有封口的,一時飲用不完,茶葉便長期暴露在空間下,就需要專門進行儲藏。千萬不要以為拿個夾子把拆口夾住就萬事大吉了,夾子能保證完全密封嗎?時間久了,茶葉還是會陳化受潮變質,因此散裝茶葉最好還是再套上一只袋封口,或關進密封性能好的茶葉罐里,錫瓶、瓷壇、有色玻璃瓶都是上好的包裝容器。其次,是鐵制茶聽、木盒、竹盒等(必須先行處理,消除異味)減少茶葉香氣散逸和提高防潮性能。
那么上述條件都滿足了就大功告成了嗎?并不,茶葉不僅是個很愛賣弄俊俏,四送秋波的人,重要的是他還是個小受(茶葉中含有高分子棕櫚酸和萜烯類化合物,易吸收異味),沒準今天跟香蕉姐姐水乳交融,明天又跟老干媽如膠似漆。
所以,即使將茶葉已經密封好或關進了茶葉罐內,如果周圍有像香皂、樟腦丸或者冰箱內有飯菜、醬料,他也是來者不拒的把這些異味通通給收了。混雜了其他異味的茶葉,即使他原來的品質再好,人們也是不愿飲用的。所以茶葉存儲中一定要避免異味,冰箱內最好單獨放在一格冷凍層,如果條件允許,或者您嗜茶如命,茶葉堆積如山,最好的辦法是買一個小號的電冰箱單獨用來儲存茶葉。
最后總結一下,清香型鐵觀音建議放冷凍或冷藏,冷凍可以保存更長時間(1年內不會有什么問題),冷藏稍短(注意避免異味、剩菜,水果,醬料等)。濃香型鐵觀音(炭焙),武夷巖茶,如大紅袍,比較耐儲藏,一般不提倡用冰箱低溫保存,只需放置在避光陰涼潔凈干燥處(溫度要求一般在20℃以下,有個茶葉罐就更好了),可保存18個月到24個月,焙火高的巖茶可以保存數年。如果條件受限,沒有冰箱,清香型鐵觀音也可此條件保存,不過清香型不耐儲藏,所以還是建議量力而行,預估1.2個月內能喝多少就買多少。
人齊了,坐下來聊聊茶吧,個人微信號qingchachanxin123 訂閱號qccxchaye 品茶論道,暢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