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背人的溫暖 并不令人感動

6月15日,貴州暴雨,六盤水師范學院形成最深及小腿處的積水,校內保潔阿姨在幫助學生出行的長凳尚未搭妥前為保證學生準時上課,采取了背同學蹚水的做法,照片流出后,有媒體在網上發布了這些照片,并大力贊美了這些保潔阿姨,稱她們的熱忱異常溫暖人心。

可看了現場視頻和照片,你難道不會有一股難以名狀的不適嗎?一群正值青春的大學生,被最多及小腿處的積水阻擋了求學之路,要依靠年逾半百的保潔阿姨背過。

事后多方稱,當時學生本沒有讓人背,保潔阿姨的做法也是自愿主動的,可這已經不能遮蓋此舉所反映出的問題了。

前不久某地突降暴雨,一小學校長為不讓孩子們濕腳,自己光腳背小朋友進學校,這一幕被發至互聯網,贏得一片點贊之聲,又誕生一位“最美校長”,有媒體發文稱“這一幕暖哭了網友”。可據現場照片來看,積水深度也就是濕鞋的程度,為何不讓孩子們卷起褲腿自己走過,非得由人背過而不愿濕鞋呢?

一面心疼孩子濕鞋,為背孩子點贊,一邊又轉著中日小學生冬令營較量的雞湯,網友的心思還真是很難揣摩。

如果說小學生還是祖國的花朵,過度呵護也可以理解,可六盤水師范的大學生們還需要享有花朵般的呵護嗎?雖然事發當時是保潔阿姨主動提出,并沒有誰來強迫,可作為已經成人的大學生,有自主意識的人也應該拒絕這種幫助。更遑論那么多人僅僅是被一灣淺水擋住了前行的路,如果這積水就能阻斷上課的路,那讓那些至今尚無完整的路去學校的山區小孩讓誰來點贊?誰來感動?誰來背他們過河?

在話語權下放的互聯網時代,道德評價的底線越來越低,價值觀也越來越奇怪。從動輒“最美”的封號,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震驚”,也在一步步透支著公眾對美好的期待。

對清潔工在水中來回背學生過“河”這樣的溫暖,我感動不起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