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論
QQ 音樂是一個曲庫大、品質高、音樂性強的歌曲 MV 電臺播放器。產品定位從播放工具逐步發展為音樂平臺,再往多元化平臺的方向拓展,既涵蓋了普通音樂愛好者的需求,也滿足了對音樂質量有高要求的音樂愛好者,特別是年輕的90后,00后。市場表現方面,市場份額、平臺排名都表明QQ音樂處于領先地位,僅次于酷狗音樂。產品功能上(相對其他競品),QQ音樂處于領先地位,迭代速度快,功能復雜度高,擁有較多的獨有功能,注重潮流與年輕人群體也讓其走在前列。目前存在某些模塊入口重復,消費模式復雜等問題。可以著重優化的地方是調整重復的入口,增添詳細的增值服務使用說明,消費引導等。
報告內容框架
一、體驗環境及目的
產品名稱:QQ 音樂;
軟件版本:6.1.1;
設備型號:iPhone 6 plus ;
操作系統:iOS 9.3.2。
報告目的:通過整體性的體驗了解,達到理解其產品定位、產品模型、競爭狀態、用戶反饋情況及產品優缺點的目的。
二、產品簡介及定位
產品簡介
slogan:「聽我想聽的歌」。
一句話描述產品:QQ 音樂是一個曲庫大、品質高、音樂性強的歌曲 MV 電臺播放器。
產品定位
1.APP 迭代情況
從產品迭代時間上來看,早期小版本基本上是10天迭代一次,節奏很快。后期隨著產品體系及功能逐漸完備起來,迭代節奏也變慢了,小版本是40天左右迭代一次。
2.產品迭代走向
從版本迭代情況來看,QQ 音樂的發展過程可以簡單概括為:
Ⅰ. 播放工具:成為一個基本功能具備的音樂播放器(滿足搜歌,聽歌)。
Ⅱ. 音樂平臺:豐富音樂功能,添加音樂性(擴充曲庫內容,設立明星部落,音樂人專區,注重版權等),逐漸完善從上游(音樂內容供應商)到下游(用戶)的手機音樂產業鏈。
Ⅲ. 多元化平臺:個性化加強、與其他平臺合作、社交化加強。
三、需求分析
目標用戶
由于這里缺少相應的數據來分析,這部分的內容我只能定性地分析,結論的正確性還有待驗證。參考眾多移動音樂市場研究報告,我更傾向于根據對音樂的喜好與需求程度來區分目標用戶群體。
目標用戶及其特征:
1.普通音樂用戶
聽音樂只是一個興趣,但是不會過分依賴或看重,比較關注基本但實用的播放器功能。
2.音樂愛好者
愛好音樂,生活中經常使用移動音樂 APP,注重從查找音樂到購買音樂服務(或下載)再到享受音樂的一條龍體驗。有自己喜歡的歌手或者某種風格的歌曲。
3.年青音樂愛好者
愛好音樂,年輕化,注重APP曲庫豐富、歌曲質量、歌手狀態、個性化推薦功能、社交元素等。
用戶場景
1.用戶活躍時間
從 QQ 音樂工作日活躍時間以及周末活躍時間(上圖)來看,APP 使用高峰期主要集中在:
工作日:7:00——8:00、17:00——22:00;
周末:8:00——12:00、17:00——22:00;
備注:按照大部分公司8點半上班18點下班的規定,7:00——8:00的時間是多數人上班前的時間段,17:00是下午下班前1小時,22:00是臨近睡覺的時間點。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時間段的活躍用戶比例也是比較高且均勻的。所以我們將用戶使用場景主要為上下班途中、工作中、晚上閑余的時候。
2.用戶場景分析
Ⅰ.上下班場景
搭乘公交車、地鐵的時候,環境相對擁擠并且沒有 WIFI。用戶想通過聽歌來渡過這段枯燥的時間,但是由于環境因素,不方便進行較為復雜的操作,所以用戶主要使用的應該是本地音樂播放器(對已有歌曲進行播放),并且切換、搜索、篩選音樂等主動行為應該會減少。APP能方便快捷智能地播放本地音樂會是用戶關注的地方。
Ⅱ.工作場景
工作的時候,背景噪聲可能會多一些,用戶想通過聽歌來讓自己專注起來,提高工作效率。用戶可能需要一些自己喜歡的某種特定風格的歌,但是不需要太費精力去搜索。所以APP方便地找到風格分類(或者場景分類)的功能會是他們關注的地方。
Ⅲ.晚上閑余場景
可能吃完飯或者忙完一天的事情,打算休息一下,環境相對安靜,用戶也比較輕松,搜索欲望比較強烈,也比較容易接受新的東西。用戶可能會更多地使用APP 新的功能,嘗試發現新的歌曲,或者跟好友進行分享、互動、交流等社交活動。所以音樂推薦功能、評論分享交流等社交功能會是他們關注的地方。
用戶需求
結合上節的用戶場景分析,用戶需求總結如下:
1.音樂性
基本音樂播放器;
音樂(歌曲/歌手/MV/歌詞)搜索;
歌曲下載及管理;
MV 管理;
電臺 FM搜索;
2.個性化推薦
場景推薦;
風格推薦;
用戶愛好智能推薦;
3.社交性
收藏/關注;
評論/分享;
音樂圈子;
4.其他
歌曲/專輯購買;
由于篇幅關系,這里暫時不對需求進行優先級排列,如果需要,可以按照 KANO 模型或者緊急程度、重要程度進行排列。
四、產品模型分析
這里參考了「純銀 」對產品的理解,將產品模型分為產品架構、商業模式、運營體系三個方面。
產品架構
QQ 音樂產品結構圖如下圖。
結合移動音樂產業鏈來看,手機音樂 APP扮演的重要角色就是銜接上游音樂內容供應商以及下游的用戶。上游供應商提供的音樂內容簡單來說包括了歌曲、歌手(及專輯)、MV、電臺、音樂節目/活動等,用戶關心的則是音樂播放下載功能、主動搜索(音樂內容)功能、被動(推薦音樂)功能、APP 使用體驗以及基于音樂的交流分享功能。
結合APP 結構圖來看,QQ 音樂功能模塊方面做得很好。「音樂館」涵蓋了大部分的音樂內容,「發現」模塊將用戶最常用的搜索、歌手查詢單獨提取出來,作為一個更簡單直接的入口,也滿足了不喜歡復雜內容的普通用戶的需求。雖然有一些地方還需要商榷,比如「歌詞海報」是否應該放置于「發現」模塊,「聽歌識曲」是否應該放置于「歌詞管理模塊」,某些模塊的入口是否太深等等,但是從整體上看,QQ 音樂結構劃分很好地兼顧了上游內容供應商與下游用戶的需求。
商業模式
1.融資情況
QQ 音樂屬于騰訊公司,目前沒有進行融資。
2.盈利模式
Ⅰ.用戶增值服務
會員充值;
付費音樂包;
與運營商合作推出「QQ 音樂專屬流量包」。
Ⅱ.給音樂人提供推廣服務
付費單曲/數字專輯;
歌手訪談節目等。
Ⅲ.廣告服務
啟動頁廣告;
輪轉廣告;
底部廣告;
搜索欄廣告。
3.未來商業模式展望
Ⅰ.產業鏈分析
企業整合上游內容供應商資源,給用戶提供音樂服務,從而獲取用戶,同時向音樂人(或公司)提供推廣平臺,通過進一步提供增值服務或廣告服務形成盈利。
Ⅱ.未來發展方向
雖然手機音樂 APP競爭激烈,但是產業鏈已逐漸成熟,短期內應該不會有大的變化,所以我們可以預測其未來發展方向:
手機音樂 APP原創內容增加;
APP 版權競爭激烈;
APP 獨家內容競爭激烈;
APP 付費越來越被接受;
APP 跟音樂公司平臺合作越來越緊密。
運營體系
QQ 音樂運營體系如圖所示。
1.曲庫
通過與華納、索尼等眾多音樂公司合作,購買音樂版權,擴大正版音樂數量(已達到千萬級別),同時也為付費用戶提供高質量的音樂。
2.自主生產內容
主要包括了豐富的音樂專題、明星訪談視頻以及自主線上節目(如「巔峰對決」)。
3.與傳統音樂行業合作
在 APP 上推廣新單曲/專輯、推廣歌手(以訪談節目的形式)、推廣電視節目(比如「中國好聲音」第四季)、推廣線上音樂節目(如「當然好聲音新年派對」)。
4.用戶生產內容
用戶可以創建并收集自己喜歡的歌曲/電臺/歌手,并且這些電臺/歌單是可以被搜索或分享的。
5.線下活動
包括獨立/合作舉辦演唱會、音樂頒獎典禮、線下音樂專場活動等。
五、競爭分析
市場狀況
1.市場份額分布(數據來自速途研究院)
速途研究院(第三方數據平臺)的《2016年 Q1移動音樂市場報告》顯示,移動音樂應用市場前三名分別是酷狗音樂33.73%、QQ 音樂18.91%、酷我音樂18.73%,三者總共占據了超過7成的市場份額。具體市場份額如上圖所示。
2.平臺下載量數據
Ⅰ.安卓平臺下載量(數據采集于2016年6月29日)
Ⅱ.蘋果(iPhone)平臺排名
備注:由于平臺不能看到APP下載量,所以這里參考的是應用排名情況,數據源于ASO100網。
3.小結
QQ 音樂目前市場份額大,為移動音樂應用市場第二名,但與第三名差距不大,與第一名差距較大,所以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QQ 音樂安卓下載量主要來自應用寶,下載次數達到了7.705億次,安卓平臺總下載量達到12.85億次。QQ 音樂在iOS(iPhone)平臺(音樂免費榜)排名穩定于前三名。
競品功能分析
1.競品選擇
這里基于市場份額、下載排名、潮流程度、音樂性、背后公司資本等因素,選擇了酷狗音樂、蝦米音樂、網易云音樂作為競品功能比較的對象。
2.全功能統計
這里對 QQ 音樂及所選競品進行了全功能統計,如下圖所示。
共有率:指某功能在所有被比較的 APP 中所占的比例,用來發現該類 APP 的核心功能以及特有功能。
鑒于不同功能的開發成本不一樣,這里就沒有按照總功能數目進行「產品復雜度」的比較。
3.差異化分析
Ⅰ.各音樂APP 的共有核心功能
搜索;
音樂播放器;
歌曲管理;
個性化推薦歌曲;
歌手、歌曲、專輯、排行榜、歌單、電臺、MV 等音樂性功能;
社交化功能;
其他當前比較火的功能,如聽歌識曲、定時關閉等。
Ⅱ.各APP 的特有功能
QQ 音樂:語音搜索、K 歌、彈幕顯示、MV 排行榜、歌詞海報、任務模式、簡潔模式;
酷狗音樂:K 歌、調頻 FM、附近用戶、直播平臺;
蝦米音樂:掃一掃、均衡器、音樂人專區;
網易云音樂:均衡器、彩鈴、駕駛模式、私人定制 FM、附近用戶、夜間模式。
4.優缺點分析
Ⅰ.QQ 音樂的優勢
定位明確,商業模式清晰,同時由于雄厚的資本實力,在音樂內容上逐漸與對手拉開差距;
騰訊擁有海量的用戶(QQ、微信),QQ音樂相比其他音樂 APP 更容易獲得用戶,也更容易留住用戶;
強大的研發以及產品能力,清楚現在的潮流(如年輕人的喜好),并且跟得上潮流(如彈幕、當紅明星等);
QQ 音樂結合了激勵手段(如每日簽到、任務模式),這對某些用戶群體(如喜歡玩游戲)來說非常有效。
Ⅱ.QQ 音樂的劣勢
產品功能太多,這就對APP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無法面面俱到,比如某些功能入口就隱藏過深,會給用戶的使用帶來不便及成本;
很多用戶評論表示 QQ 音樂的推薦算法、搜索算法還有待提高(較好的體驗比如網易云音樂);
較復雜的收費模式(會員跟收費包)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困惑甚至是憤怒。
六、用戶反饋情況
通過閱讀2016/6/13到2016/7/18的2000條 AppStore 用戶評論,找出了用戶反映的主要問題:
1.使用體驗:
版權太少,很多歌聽不了(大部分用戶還是支持購買版權,并且愿意付費);
買過的歌曲誤刪后需重新購買;
愿意付費,但是對較復雜收費模式(會員+收費包)表示困惑甚至被重復收費后感覺憤怒。
2.功能建議:
建議增加跑步FM(根據步頻播放適合的音樂,跟進網易云音樂);
建議歌單添加私密或加鎖功能;
建議增加自定義個性皮膚的入口;
增加彈幕關鍵詞屏蔽功能;
增加播放列表(最近播放、歌單等)使用26個字母進行快速檢索的功能;
增加音樂MV多種格式(普通、高清、超清)的選擇;
增加桌面歌詞;
增加歌手動態的模塊(新單曲或新專輯的消息提醒)。
3.軟件bug:
整理后的歌單被無故打亂;
新版本無法更新或更新時出現問題;
其他閃退問題。
七、優化建議
1.產品架構調整(后面有架構調整前后的對比)
Ⅰ.將「我的」、「音樂館」、「發現」改成底部TAB模式。
這樣調整避免了切換到「音樂館」模塊時出現的雙層TAB欄,視覺上會清晰很多,減少用戶的思考判斷操作,也更容易記憶音樂的路徑。
Ⅱ.「聽歌識曲」入口調整到搜索欄
「聽歌識曲」作為一個重要的搜索音樂的入口,我覺得不應該放在「歌曲管理」模塊,最好是整合到搜索欄或者其他方便的地方(經查看,網易云音樂就是這樣做的,開心)。
Ⅲ.全局搜索入口跟放大鏡標志只保留一個,建議保留全局搜索欄。
在「我的」、「發現」模塊,都保留了搜索欄,而「音樂館」模塊則沒有(應該是為了避免信息紊亂,而且原來的雙層TAB模式不宜再加一層搜索欄),但是在頂部最右端又有一個放大鏡的入口,實際功能又與原先搜索欄的功能一樣。對于一個功能,每多重復一個入口,就會有一部分用戶感覺到困惑,產品的架構就越遠離簡潔。這里建議只保留其一,經過嘗試,配合上面TAB欄的調整,(去除放大鏡入口)保留全局搜索欄是比較不錯的選擇。
Ⅳ.調整底部播放器橫條模式,只保留播放原型與選項在右下角,點擊選項則進入播放器界面。
由于調整成底部TAB模式,再添加一層簡易播放器則有些累贅,而用戶最需要的快捷操作只是「播放/暫停」,所以保留一個動態的播放原型即可,如果需要進行其他歌曲的復雜操作,則點擊選項進入播放器界面。網易云音樂是將播放原型置于搜索欄旁邊,播放歌曲的時候動態顯示,這也是一個不錯的嘗試,可以參考。
Ⅴ.移除「精選」模塊,將其子模塊「歌手」、「專輯」模塊提高。
設計者做「精選」模塊的目的可能是想快速給用戶提供其他音樂模塊的內容,但是體驗的時候反而覺得作用沒那么大。鑒于APP屏幕的大小,這樣查看新的音樂內容效率是不如直接右劃到目標TAB進行查看。同時,「精選」模塊包含了「歌手」入口,「發現」模塊又有「歌手」入口,這里再一次重復,應該避免。從產品架構上看,「歌手」、「專輯」模塊應該是和「MV」、「排行榜」等入口等級一致的找歌途徑。
Ⅵ.調整找歌模塊的順序,調整后依次是「歌手」、「MV」、「專輯」、「排行榜」、「歌單」、「電臺」。
用戶在找歌的時候,前3個模塊是目的性比較強的(直接要找某個歌手或歌曲),重要程度高,應該提前。后3個模塊,用戶目的性沒那么強,屬于順路聽聽,看看有沒有意外喜歡的歌。
Ⅶ.「歌詞海報」建議轉移到「我的」模塊,不適合放在「發現」模塊中。
「歌詞海報」模塊應該是設計者推出的UGC渠道,希望通過歌詞海報的形式為音樂增添新的玩法與傳播途徑,思路很好,但是感覺并不適合放在「發現」模塊,放到「我的」模塊可能更好一點。這個模塊想要引導用戶進行自定義海報,放到用戶管理模塊可能會更加引起注意,我認為先引起用戶自定義海報的行為,再進行傳播(而不是先傳播,再自定義),這樣效果可能顯著點。等優質歌詞海報到了一定數量之后,再與音樂圈等社交途徑結合起來。
Ⅷ.「發現」模塊移除「歌手」入口。
移除重復的「歌手」入口,不僅不會讓用戶感覺到不方便,而且統一的「歌手」路徑更會加深用戶記憶,也避免了產品架構紊亂的錯覺。
補充:
A.QQ音樂架構調整前后導圖對比:
B.QQ音樂界面調整前后對比:
2.用戶消費體驗優化
Ⅰ.在增值服務(如會員、付費包)前添加更詳細的說明。
在增值服務模塊,可以嘗試給消費人群設置通道,引導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消費套餐內容,比如添加說明,如果我只想單獨下載某首收費歌曲/專輯/MV,我應該選擇什么套餐;如果我要下載大量收費歌曲,要選擇什么套餐;如果我要享受音樂特權,需要選擇什么套餐等等。
同時,也可以在方便的位置,添加一個Q&A的入口,針對用戶經常遇到的消費方面的問題,進行官方解答。比如是不是購買了綠鉆,就能無限下載歌曲?是不是購買了豪華套餐,就能全部歌曲免費下載?我購買了某個歌曲,重新下載需要收費嗎?
這樣就有效避免多種付費方式讓用戶感到困惑甚至是質疑和憤怒,避免由于收費方式不夠清晰導致用戶需要重新付費才能使用服務,也能一定程度上減少客服的工作。
3.其他
產品經理要聽需求,而不是聽功能建議,但是可以適當聽取用戶的反饋,比如前面提到的,用戶留言希望添加自定義個性皮膚的功能,增加桌面歌詞等等。
最近直播比較火,但是我發現基本上主播所用的都是網易云音樂,他們直播的歌單都存于網易云音樂,很多粉絲甚至會因此而放棄QQ音樂,運營上是否可以嘗試在與主播合作,讓更多主播使用QQ音樂的歌單,從而吸引他們的粉絲使用QQ音樂。
感謝閱讀。本文如有錯誤或不妥的地方,請在下方留言聯系我更改,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