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聞頭條,是孕婦跳樓無疑,醫院家屬互追其責,本是喜誕新兒的日子,卻落得一尸兩命,社會輿論眾說紛壇。然而身為一名產科醫務人員的我,只想說,我們比您更害怕悲劇的發生,在真相大白之前,也很懇請新聞工作者筆下留情,不要再激化醫患矛盾了。? ?
跳樓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們目前尚且不得而知,只是就這件事,發表一些個人看法,身在這樣的崗位,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也有太多的不敢說不能說。我只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能夠明白,我們比您更害怕悲劇的發生。
產房是迎接新生命的天堂,而待產室,用難聽一點的形容詞,更像是屠宰場,這是一個女人新生的屠宰場,也是在這里,她由一個女人化身女超人,經歷著生命不可承受之痛。
絕大多數的公立醫院,家屬是不允許進入產房的,基本上產婦都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一個人進入待產室的,剛開始臨產時,宮縮沒有那么強勁,當宮口真正開大時,疼痛會讓一位淑女變成潑婦,她們往往喪失了理智,最初進入產房時信誓旦旦要順產的人,都開始吵鬧著要求剖腹產……
01
有這樣一個畫面,每每想起我的鼻子就會開始泛酸:一位在產房工作了一輩子的老主任,被病人家屬指著鼻子罵,出了事你他媽負責的了嗎?
事情的背景和這次事件類似,也是一個產婦忍受不了疼痛,不停的給家屬打電話要求剖腹產,不類似的是,家屬明確的表示了同意產婦的要求,要進行剖腹產。可這時她的宮口已經開大6-7cm,我們都知道,10cm意味著宮口開全,很快就可以迎接孩子的到來了。況且這名產婦自身條件良好,不具備任何剖腹產的指征,家屬在產房門口罵罵咧咧的叫囂著,老主任和家屬交代著病情,那么多雙眼睛看著,就連表情也容不下一絲紕漏,即使被指著鼻子罵了,這位臨近退休的老主任,也只能重復著和家屬解釋,她的條件很好,孩子胎心也很好,剖腹產后刀口更疼,宮口都開這么大了,何必讓她再遭二茬罪……
“哇~哇~哇~”孩子出生了。
“母子平安。”
“謝謝,謝謝大夫,太好了!”
冷靜下來的家屬,和老主任道了歉,這樣皆大歡喜的場面,老主任被指鼻子罵的那一幕卻仍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想起這個畫面鼻子就會泛酸,大概是心疼和敬重這位老主任吧。
產房于產婦而言是未知的恐懼,于家屬而言是新生命的降臨,而于我們這些人,卻是戰場,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成了明日頭條。
02
不是每一個進入產房的產婦,出來的都是一大一小兩個人,也有帶著肚子里的寶寶進去的,卻只剩自己一個人出來。
有這樣一個畫面,想起來除了惋惜就只剩嘆息:一個38w的孕婦,坐在待產室里,所有人都沉默著,和平日里待產室呼天喊地的產婦比起來,她只是默默流著淚,沒人敢大聲說話,大聲喘氣,生怕驚擾了這個可憐人兒……
38周的月齡,意味著什么?你的寶寶已經度過了早產危險期,你可以不必再終日臥床休息,可以適當下地溜達隨時準備迎接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了。而這位38w的產婦,上午來院產檢,胎心監護弱反應型,門診醫生囑其吸氧半小時后復查監護,產婦自覺無礙便自行回家了,后半夜胎動幾乎沒有了,于清晨來院就診,已經檢測不到孩子的胎心了,這意味著,她的孩子,胎死腹中了。
預估這個產婦夜間會生產,科主任也沒有離開,陪伴她直到生下這個沒有哭聲的寶寶。
我想,既然你選擇了醫院,選擇了這個醫生,就請相信他/她,不要自作主張,你覺得沒事,不代表真的沒事,如果人人都能為自己診斷,那醫院存在的意義又何在?
無論何種悲劇的發生,都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畢竟在世人眼中,產房是生命開始的地方,誰也不希望它變成結束的場所。
03
我們比您更害怕悲劇的發生,此次孕婦跳樓事件,無論真相如何,涉事醫護工作者都難辭其咎,輕則檢討停職扣錢,重則開除,更有甚者要走向法庭,面臨著終生不得再從事此職業的風險。
害怕悲劇發生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當初決定從事醫療工作,就是本著以救命治人為初衷的,沒有一個醫生希望有病人在她的手里死去,即使是不治之癥,我們想著的也是如何延長病人的生命,而非盡快結束他的生命。
文末,希望逝者安息,早日還大家一個真相。也希望此事不要被過度渲染夸大,更加激化醫患矛盾。
空鯉,一個拼命也寫不好故事的偽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