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珠說紅樓(十三):晴雯,為什么令讀者念念不忘
文/第一滴露珠
前些日子,有位文友說是喜歡晴雯,讓我寫一寫晴雯,我卻遲遲未動筆。為何?因為在《紅樓夢》的丫鬟中,晴雯是最耀眼的那一位,已經有好多人寫過她了,我怕我寫不出什么新意來,所以一直未動筆。但既然我要一一評說紅樓人物,令人難忘的晴雯自然是無法繞開的,那么今天,我就來寫一寫我眼中心里的晴雯吧。
晴雯,在《紅樓夢》中所占的篇幅甚少,論舉足輕重,她比不上鴛鴦;論性格情商,她比不上平兒;論作者所費的筆墨,她比不上襲人。但為什么她那么令我們念念不忘,為什么她在金陵十二釵的又副冊中位居首位,襲人反而排在她后面呢?皆因為晴雯實在是太有個性了,她簡單真實、直來直去、脾氣火爆,讀過紅樓的人,誰能忘記撕扇子的晴雯,病補雀金裘的晴雯?她就如天邊劃過的一顆流星,雖然生命短暫,但是剎那間釋放出了璀璨奪目的光芒,永遠閃耀在我們心上。
我們?yōu)槭裁聪矚g晴雯?因為她是個真而又真的人。她天真爛漫,不虛偽不做作,不矯情,沒有心機。對于自己喜歡的人,她一心一意為他著想,對于自己厭惡、看不慣的人和事,她從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
紅學界歷來有種說法,叫做“襲為釵副,晴為黛影”,意思是說襲人的為人處世有點像寶釵,而晴雯的身上有黛玉的影子。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并非完全贊同。晴雯和黛玉最大的相似點就是:兩個人都是真性情的人,愛得純粹,對于自己愛的人,都是一心一意別無他求。至于性格脾氣和為人處世,晴雯和黛玉大不相同,晴雯性如烈火、愛憎分明,眼里揉不得沙子,而黛玉除了在與寶玉的愛情問題上患得患失計較斟酌外,在其余事情上其實很是豁達隨和,待下人也很是寬厚。黛玉的境界涵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自是晴雯不能望其項背的,比如你何時看見過黛玉罵過丫頭,但晴雯作為一個大丫鬟,動不動就對小丫頭打打罵罵的,和同等地位的丫鬟也是一言不合就發(fā)飆開戰(zhàn),這其實是晴雯性格的缺陷。或許有喜愛晴雯的讀者會說,晴雯出身低微,哪有機會接受教育啊,自然無法和小姐的教養(yǎng)相提并論了,但你看看平兒,她同樣也是丫鬟出身,但是她的性格脾氣、行事風格就連許多主子小姐都比不上,這就是她自己的修為了。
有一些讀者,因為喜歡一個人,就會不自覺地把TA在想象中美化了,自動忽略掉TA的缺點,或是千方百計地找理由來證明TA的缺點其實是優(yōu)點,把喜歡的人看成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人都是有缺點的,沒有缺點的人要么是神仙要么是雕像,曹雪芹的筆下,正是這樣一些有血有肉、有缺點有瑕疵的女子,因為具有了某些小缺點,她們的形象才更真實生動,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我們先看晴雯的來歷。晴雯是管家媳婦賴大家的用銀子買的,那時晴雯剛剛十歲。因為常跟著賴嬤嬤進賈府,賈母見她生得伶俐標致,十分喜愛,賴嬤嬤就孝敬了賈母使喚。晴雯進來時,早已記不起家鄉(xiāng)父母,只知有個姑舅哥哥也流落在外,就請求賴大家的將她姑舅哥哥收買了進來,做一份工,還娶了親。可見晴雯是個重情重義的女孩,很念舊。
后來,賈母看晴雯聰明伶俐,針線活又好,就把她給了寶玉使喚。寶玉是個待女孩兒極好的人,何況是晴雯這樣既漂亮又聰明的女孩兒呢,所以晴雯在寶玉處生活得極為暢快。自己既是老太太賜給寶玉的,寶玉又待自己甚好,單純的晴雯就以為自己這一輩子都會和寶玉在一起了,所以,她就把寶玉的居所當成了自己的家,把寶玉當成了自己的親人。
因為把寶玉當親人,所以寶玉的雀金裘燒破了著急不安,她也跟著著急,并且不顧自己病得難受,強撐著給寶玉織補好了,一直忙活到凌晨四點才忙完;因為把寶玉當親人,所以寶玉心情不好時罵她蠢才,她才反唇相譏,毫不相讓,惹惱了寶玉;因為把寶玉當親人,當寶玉一氣之下要攆她出去時,她哭著說一頭碰死了也不出這個門兒。
因為把怡紅院當做自己的家,所以當晴雯知道墜兒偷竊了平兒的蝦須鐲時,很生氣墜兒丟了怡紅院的臉面,馬上就氣得蛾眉倒蹙杏眼圓睜,即時就要叫墜兒。寶玉勸她別辜負了平兒息事寧人的心意,她才暫且忍耐下一口氣,但終究還是沒忍住,趁著寶玉不在家,先是拿了一丈青戳墜兒的手出氣,又打發(fā)宋嬤嬤去叫了墜兒的母親來,把墜兒攆了出去。
紅樓中說到襲人,說她服侍賈母時,眼里心里只有一個賈母,服侍了寶玉,眼里心里又只有一個寶玉。襲人和晴雯一樣,都是一心一意喜歡著寶玉的,但是襲人的喜歡是世俗的有條件的,她一邊喜歡,一邊要把寶玉改造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寶二爺”。而晴雯的喜歡,卻只是單純的喜歡,無論寶玉的好與壞,她都全盤接受,寶玉怕被老爺盤問功課半夜里用功,她怕寶玉累著,就想辦法讓寶玉裝作嚇病了,寶玉讓她晚上拿著兩條舊帕子去看看黛玉,她就依言去了,而不是像襲人那樣,百般勸阻。
晴雯一心一意為著怡紅院,為著寶玉,絲毫沒考慮到自己無形之中得罪了許多人。論在怡紅院的丫鬟地位,自然襲人才是第一位的。墜兒偷竊,自有襲人教育,由她想個辦法打發(fā)出去就好,可晴雯偏忍不住,非得自己做惡人,趁著襲人不在就自作主張把墜兒攆出去了。從書中情節(jié)看,墜兒也是賈府的家生子,她的母親來見晴雯求情,說不管怎樣到底給我們留個臉兒,可見墜兒的母親在賈府的奴才中也是有一定地位的,不然,墜兒也進不了怡紅院啊,可是晴雯毫不容情,那墜兒的母親“嗐聲嘆氣,口不敢言,抱恨而去”,對晴雯仇恨的種子就這樣種下了。
芳官和干娘吵架,寶玉生氣地嘆道這便如何是好,晴雯說“什么‘如何是好’,都攆了出去,不要這些中看不中吃的”,芳官的干娘怕芳官不認她了,失了許多好處,便跑進來幫助吹湯,想討好怡紅院諸人,別人還未說話呢,又是晴雯第一個站出來攆她出去,又罵小丫頭不該放她進來,這都是因為晴雯知道寶玉有潔癖,素來不接受老婆子伺候。芳官的干娘受了晴雯的罵,又被眾婆子嘲笑,豈能不懷恨在心。
鳳姐和王善保家的奉王夫人之命抄檢大觀園,先抄到了怡紅院,別的丫鬟雖然也心中不滿,但誰敢言語,都主動打開箱子任其搜檢,只有晴雯,用激烈的行動來表示反抗。你看她:“挽著頭發(fā)闖進來,豁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捉著,底子朝天,往地下盡情一倒,將所有之物盡都倒出”,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文筆,短短一句話,晴雯暴烈的性子、激烈的行為就活靈活現地顯現在了我們眼前。這種無聲的反抗,不用說,又得罪了唯恐天下不亂的王善保家的。俗話說“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晴雯無意之中得罪了那么多人,這些人在王夫人面前一人一句讒言,就足以讓晴雯在王夫人心目中變成了十足的禍害和狐貍精了。
晴雯被污為勾引寶玉的狐貍精,一半固然是她自己性格爽直暴烈得罪了人,一半也是因為王夫人個人的喜惡。晴雯的相貌,在榮府的丫鬟中是數一數二的,而王夫人最厭生得貌美嘴又伶俐的女子,她這種心理的由來,一是因為趙姨娘年輕時多半也是個美人,賈政寵愛趙姨娘而冷落她的緣故,二是因為王夫人不喜歡林黛玉,而晴雯的相貌就有幾分像黛玉。有了這種心理基礎,再加上晴雯曾是賈母的人,王夫人焉能容得下晴雯安生存在。
晴雯這樣鋒芒畢露咄咄逼人,身份卻不過是個丫鬟,縱然是寶玉寵愛的丫鬟,但有地位無權力的寶玉,連自己心愛的黛玉都保護不了,更何況是她呢,一見母親盛怒,便不敢多言一句,多動一步,就這樣眼睜睜看著她被攆了出去。
晴雯的性子太剛,過剛則易折。也是寶玉寵壞了她,她當初在賈母身邊的時候,肯定比在怡紅院時有眼色的多,不然賈母也不會喜歡她,并把她賜給寶玉。寶玉的性子太綿軟,平時待誰都不錯,但一旦風雨來臨,他卻只剩下了長吁短嘆而已。
搖手笑著說“罷,罷,我不敢惹爺”的晴雯,是不諳情事、純潔無瑕的晴雯;嗤嗤幾聲把扇子撕作幾半,和寶玉一起大笑的晴雯,是嬌憨可愛、天真爛漫的晴雯;罵紅玉有本事就一直攀在高枝上的晴雯,是不趨炎附勢,不見風轉舵的晴雯;深夜病中勇補雀金裘的晴雯,是心靈手巧、一往情深的晴雯;用一丈青戳墜兒罵墜兒打嘴現世的晴雯,是嫉惡如仇、視寶玉名聲為自己名聲的晴雯;臨死前將自己的貼身小襖換給寶玉穿,說自己枉擔了虛名,死也不甘心的晴雯,是最后一次任情任性、勇敢蔑視世俗的晴雯。
年方二八,正值青春好年華的晴雯,帶著滿腔的怨恨和不甘去了,留給寶玉的,是綿綿的哀思,留給讀者的,是無盡的嘆息。榮國府的大小丫鬟,穩(wěn)重知禮者有之,細心忠心者有之,多情癡情者有之,思慮周全善于上下左右平衡者有之,但像晴雯這樣,不藏鋒芒、不掩真心,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待主子像親人,不計得失專一癡情,不唯唯諾諾卑躬屈膝,活得痛快淋漓汪洋恣肆的,全書中,唯有晴雯一個。即便是現在的女孩子,又有幾個能做到她這樣?
正因為此,即便晴雯身上有許多缺點,即便她不如平兒情商高,不如鴛鴦做事細心公道,不如襲人溫順和平,我們還是第一個就記住了她,且從此之后就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