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默了,但內心思潮起伏,他一直是孤獨的——沒有人了解他有多么孤獨,他曾有好幾次認真想過自殺的事,他是個拙劣的隱士,平日唯一聽到的聲音是收音機的聲音,唯一會來探訪他的是一片臟玻璃——電視機——后面的人。他是個老人,盡管怕死,但更怕做個孤獨的老人。”
杜山德,德國納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極刑處死過數不清的無辜的生命。后來改名換姓,隱居在美國。如果沒遇到托德的話,他會像一般的獨居老人一樣生活。可是他遇到了。
托德,美國高中生,極其聰明,他的興趣愛好是探索二戰中的細節,尤其是集中營的事。就像他老師說的“突然之間你就找到了,你第一次看見某個東西,然后立刻知道你找到了自己最大的興趣。就好像找到了開鎖的那把鑰匙,或像第一次談戀愛。”自從找到杜山德,他就像變了一個人,開啟了他內心中的….邪惡力量,不斷地逼杜山德說出他感興趣的集中營事件,他喜歡聽行刑隊、煤氣室、烤箱,還有那些自掘墳墓的人……是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十幾歲的小男孩,像個怪物。這個興趣使他晚上做惡夢睡不著覺,使他上課走神導致成績一落千丈,使他整個人看起來都像頹廢的問題少年。
托德的父親認為小孩子應該及早了解人生的真想,日后面對真實人生時,才能做好準備。他說現實認識好比一只老虎,你得抓住它的尾巴,若你不了解這個動物的本質,你會被它吃了。可是他并不了解它的兒子,他不知道他的兒子像一只老虎,而他已經抓不到老虎的尾巴,這就樣被兒子欺騙著。
在一次成績單發下來后,托德終于不能忍受自己的差成績了,他一直是優等生,從來沒考過這么差,自從有了興趣愛好,他的成績竟然差到被請家長。他嚇壞了,不敢讓父母知道他在研究集中營,于是憤怒和驚慌使他怨恨杜山德。拿著成績單跑到杜山德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