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很多人已經死了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愛因斯坦?

1998年,7歲

我的夢想是觸摸天空

在那個物質尚未完全滿足的年代,天還是藍的,山是青的,水是綠的。在村子里,我每天都能夠看到隔壁的叔叔背著魚簍出門捕魚,他告訴我說,在山的那邊有一條河,河里有著很多魚,在溝壑里偶爾也能找到龍蝦和泥鰍,年幼的好奇心使得我多次強烈地向他提出要求,要一起去看看,可他告訴我,不要急,等你長大了,你會有機會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更廣闊的世界?那是哪里?

是更有趣的地方,那里不光有魚,還有高樓大廈,高到伸手就能摸到星星和月亮。

就這樣,小時候的我,一直夢想著有一天能真正地去看望藏著嫦娥的月亮和漫天的繁星。后來老師問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不假思索的便說我想飛到天上去看星星。

可直到二十歲,我才第一次見到了飛機,在云層之上,離月亮還有好遠好遠。

我夢想的天空,就這么死了

2003年,12歲

我迷上了武俠

那時候,家里的電視終于由黑白換成彩色的了,每天放學后最大的樂趣,就是守在電視機前看著那群英雄人物打打殺殺,我天真的以為,下一個拯救世界的人一定是我,我一定會帶著我的門徒,仗劍走天涯,馳騁江湖,懲惡揚善,我一定會把酒高歌,用輕功踏遍江南的屋檐,騎著駱駝穿過殘陽如血的大漠,從南至北,踏平武當,收復少林。

然而當我跟父親說,我想去學武術的時候,我的父親用一招“降龍十八掌”和一招“佛山無影腳”讓我明白了,夢里的世界永遠都只存在于夢里,金榜題名才是村里娃這輩子要走的一條死路。

我的武俠夢,就這么死了

2006年,15歲

我愛上了籃球

打架、逃課、染發、上網,對青春期的我來說,這在周圍人眼里看來都是很“酷”的事,而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很酷的人,可在我的武俠夢破滅之后,我早已明白了混江湖不可能是我的終身歸宿,于是我開始瘋狂的迷戀籃球,科比、麥迪、艾佛森,我的夢想就是和他們站在一起,高舉著奧布萊恩杯,大喊一句“We are the champion!”,我將所有能夠擠出來的時間都泡在球場上,運球,跑動,投籃,在我的眼里,一片球場就是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我要做自己的王。

可好景不長,在我的夢想還沒有起飛的時候,老師用一張成績單和一通電話,將我從籃球的世界拉回了埋頭苦學、奮筆疾書的生活,他告訴我,球場是空虛的,知識才能讓人成長讓人進步,我不置可否。

我的籃球夢,就這么死了。

2009年,18歲

情竇初開

那時候,我的同桌是一個女孩子,她總是一頭短發,笑起來有兩個酒窩。她總是很安靜,不上課的時候喜歡捧著一本書看,我很少去打擾她。我喜歡她,喜歡靜靜地看著她,喜歡她笑起來嘴角彎彎的樣子。她說她最喜歡的書是《小王子》,一本寫給成年人看的童話故事,她還喜歡張愛玲,說她總能把話說到人的心坎兒上去,即便大多數人一輩子都不可能有她那么豐富的經歷。

我告訴她我喜歡她,是在高考之后的一個晚上,我想和她繼續做同桌,繼續一起學習,一起吃飯,一起聊天,一起回家。可后來沒多久,她的高考發揮失常,去了南方的一所不知名的學校上學,而我孤身一人去了北方。我在無數個失落的夜晚都會想起她,于是我也開始讀張愛玲,讀那些沒有經歷過但總讓人潸然淚下的經歷。

我至今記得她說,“暗戀,是不需要對象的,我們不過站在河邊,看著自己的倒影自憐,卻以為自己正在愛著別人。”

初開的情竇,就這么死了

2011年,20歲

我想成為一名作家

在人才輩出的大學里,我終于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我要拋開一切凡塵雜念,去找尋自己喜歡的東西。恰好,我愛上了讀書,愛上了寫作。我將自己所有的時間都泡在了圖書館,我幾乎記得每一個作家的作品擺放的位置。我讀汪國真,學著寫詩,讀史鐵生,學著感嘆人生,讀汪曾祺,學著像夢里一樣去愛,讀阿城、王小波、陳忠實,我夢想著有一天能和他們一樣,寫出讓人大徹大悟的句子,寫出讓人潸然淚下的故事。

就在那個時候,我開始寫博客,每天都寫,將自己想說的一切都分享給別人,期間也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會投來贊許的眼光,于是信心爆棚的我,開始向雜志和報社投稿,但最終的結果卻都是了無音訊。

想起9歲出版文集的蔣方舟,18歲發表《三重門》的韓寒,我開始懷疑自己。

我的作家夢,就這么死了

2016年,25歲

青春熱血

在畢業離開學校之后,我沒有選擇離家近的城市,我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人說,父母在,不遠游,我可能真的是個不孝的孩子。我迫切的想要通過工作證明自己,我不在乎工作是否快樂,我每天加班,從無怨言,我相信比別人做的多一點,總有一天會比別人成功的快一點。

然而房價的高昂,物價的瘋漲,生活壓得我就快要喘不過氣來,可我不敢放棄,我也不敢回去,我怕安逸會將我再一次殺死,我想到那些個胎死腹中的夢想,我的年少,我的青春,其實他們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在失去了一切之后,才會對眼前的所有倍感珍惜。

我還相信著,每一個奮斗的年輕人,都會受到上天的眷顧。

那個熱血奮斗的年輕人,我希望他能一直勇敢的活下去


也許到了三十歲、四十歲的時候,

我不再青春熱血,不再躊躇滿志,

那時候的我大概也會像一條死掉的咸魚,

不再有夢想,

不再去奢求新的開始,

但此時此刻,

我的人生不想再留任何遺憾。

像富蘭克林說的

Some people die at 25

and aren't buried until 75.

有的人25歲就死了,

但到75歲才埋葬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世間能讓太白先生看不厭倦的只有敬亭山,作為千山萬水間的之一,敬亭山有獨到之處,同時也...
    我叫在水一方閱讀 300評論 0 0
  • 工作上很多事情一起發生的時候,我就不淡定了!暴脾氣上來,各種煩!
    YingKing閱讀 18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