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工作有些忙,晚上加班忙完手頭的事情,準備休息一會兒,朋友發來微信電話。
以為有什么急事,準備接的時候卻掛斷了,緊接著收到她的一個鏈接,說是孩子參加手工比賽,微信投票評比,讓幫忙給孩子投票點贊。
雖然是不錯的朋友,但有種深深的無奈之感。
這幾年,隨著新媒體的盛行,出現了很多所謂的投票點贊活動,什么最美校花、最優秀員工、最佳麗人、集贊免費吃大餐等等。
剛開始可能是大人的活動,后來在孩子中也開始蔓延:“最美天使”、“最強小畫家”、“最佳萌寶”,源源不斷,真應了網上的一個段子:
微信真的改變了一個人,之前我們單純地聊天,而現在你一找我,不是叫我投票,就是讓我轉發朋友圈,不是叫我關注公眾號,就是讓我掃二維碼,不是叫我點贊,就是讓我發紅包,我都快被你支使蒙B了!!!
參加這種活動,本是舉手之勞,也不費什么事,還有利于拉攏親人、朋友間的關系。但有次幫表哥女兒投票卻讓我改觀。
那也是一次畫畫比賽,號稱是市級少兒繪畫比賽,表哥家女兒也參與其中。
幫忙投完票,無聊開始查看其他孩子的作品。發現第一名雖然獲得將近2000票,但畫作水平一般。有一位小朋友畫的很不錯,但卻只有寥寥5票。
孤零零的單數觸動了我的內心,自己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看著那副充滿想象力的作品,似乎看到一個滿腹委屈的孩子,抱怨大人的虛偽和不公。
晚上和表哥聚餐時忍不住說起此事,表哥說他其實一點也不看重所謂的獎品。
“那你為什么那么賣力拉票?”旁邊有人問道。
“別人的孩子都在拉票,如果自家孩子太少,擔心孩子會問,別人的票數那么多,為什么自己的票數那么少,擔心孩子自信心受挫。”表哥有些無奈地說道。
“這種所謂的評比,根本不是評出優秀的孩子,而是評出誰家的父母人脈更好罷了!”一位長者對這種評比活動提出批判。
很贊同這位長輩的說法,這些活動已經沖擊了孩子的自我認知體系。對于得票高的孩子來說,他得到了肯定。但對于那些得票低,特別是只有寥寥幾票的孩子,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評比活動和他的才藝無關。
如果明明表現得很優秀,結果卻票數最少,會不會重挫孩子的自信心,讓一個本有天賦的孩子,放棄自己本有的才能呢?
更嚴重的是,如果孩子知道自己落選的原因并不是自己不優秀,而是因為自己的父母人脈比不過別人,自己缺乏拼爹的實力,會不會對孩子的端正的世界觀造成沖擊?
朋友大川就是做新媒體的,他說這些活動根本就不是宣傳孩子的才藝的,其實就是一種營銷活動。
大川說他們圈子里有一位互聯網“運作高手”,就是抓住父母的這種心理,投資了一個蜜桔園的項目,并且獲益豐厚。
他在公眾號上發起了“為孩子認領一個伴”的活動,打著“打著讓孩子體驗生活”的旗號,讓家長為孩子認領一棵橘子樹(這些橘子樹第二年就可以掛果),將樹種植在指定區域,妥妥省了工人種植費。
第二年,這些橘子樹掛果,因為地處郊區偏遠,銷售不便,他又在公眾號上舉辦了一場評比“最佳種植手”的活動。
讓投票評選曾經參與種樹的孩子,票選最多的前10名,擁有自己種植橘子樹上的橘子。
很多家長不遺余力地參與和宣傳,有不少還專門到桔園參觀,橘子不僅銷售一空,而且價格飆到市場上的兩倍。
總有一些家長求爺爺告奶奶地消耗自己的人際關系,以為這樣就會獲得機會,殊不知自己只是被利用做了免費宣傳。
勝出則要么是有更廣闊人際關系當權者,要么是去某寶上花錢買票或買贊者,更厲害者請技術高手用刷票軟件!
說到底,互聯網上的關于孩子的所謂拉票集贊,只不過是所謂的教育機構或商家的一種營銷,很多孩子的父母被迫卷于其中,宣傳孩子的才藝根本不是其主要目的。
作為家長要看清事情的本質,莫要為不公平的競爭糾結或投資,為孩子拉票并不能改變孩子什么,只有自身強大才能給孩子帶來更好的生活。
真正強大的父母和優秀的孩子,不會需要拉票點贊來獲得優越感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