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與尊嚴:馬爾克斯和他的倔強上校

? ? ?五十六年了,上校唯一做過的事情就是等待,而他等來的東西屈指可數。

? ? ?典型的馬爾克斯式的開頭,只這一句,便足以吸引讀者,讓人不忍釋卷。于是跟隨馬爾克斯的筆觸,我們又一次去到那片充滿神秘氣息的南美大陸,看到那些狂熱卻又孤獨的拉丁民眾。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 ? ?與馬爾克斯其它聲名卓著的大部頭相比,《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稍顯另類。一是在字數上,它只是一個中篇,而不像《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那樣的規模宏大;二是在行文風格上,也與我們所熟知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相去甚遠,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些許“魔幻”的味道,全篇語言凝練,筆調含蓄克制。這是馬爾克斯早期作品,雖然多數讀者知曉他是因為獲得諾獎的《百年孤獨》,但他本人則認為他最無懈可擊的是這部他寫了九遍的作品,認為這是它“可以面對任何敵人”。當然, 對此我們并不必過分解讀,因為對一個作家來說,他永遠認為自己最好的作品是下一部。譬如他也曾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他最滿意的作品。

? ? ?這部被讀者譽為“世紀名篇”的佳作情節并不復雜,甚至略顯簡單:一個有著光輝過往的退役上校,與他體弱多病的老伴相依為命,在一次動亂中失去他們的兒子后,靠著一只斗雞,以及一封永不會來的信件,繼續與命運抗爭。

? ? ? 竊以為一部好的作品,至少需達到三個階段:初級階段為“有所悅”,即讓讀者在讀完之后能得到精神上的愉悅,能讓讀者的心靈得到休憩和慰籍;中級階段為“有所感”,即作者通過對小說的通篇布局及敘述技巧,讓讀者在讀完之后產生共鳴,有感同身受之意,甚至覺得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寫的自己;高級階段為“有所思”,即一部偉大的作品,除前兩階段外,必是能引發讀者,甚至全社會去深入思考的,思考作者關注的問題,討論書中描述的現象——對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是一部偉大作品的終極使命。

? ? ?而此篇小說,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 ? ?在“有所悅”方面,這部小說自不用說,文字簡潔凝練,情節溫婉平和,死亡、戰爭、動亂這些帶有強大能量的事情,就在上校夫婦一句句平靜的對話里呈現出來。馬爾克斯像是一個才華橫溢的絕世工匠,為我們筑好一條蜿蜒曼妙的精致溝渠,然后那些故事就如同幽林深處的清泉般流入我們心間了。馬爾克斯說敘述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潤物無聲的,像是一場和風細雨,讀者尚沉浸其中,但故事已戛然而止了。這部小說,無疑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 ? ?在“有所感”方面,這部作品也極為卓越。大體而言,這部小說為我們呈現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等待與失望;第二個層面是饑餓與生存;第三個層面是尊嚴與榮譽。

? ? ?而這三個層面,是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這也是為什么馬爾克斯為何如此看重這部作品,而這部作品也確實在世界范圍內享譽頗高的原因——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小說中找到自己,產生共鳴。

? ? ?小說開篇即說上校為等一封不會來臨的信已逾五十六年,也失望了五十六年;然后便是一場葬禮,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生活的貧窮和窘迫,馬爾克斯并沒有直接描寫他們的困厄,而是通過大量的片段式對話,將他們的生活狀況呈現出來,這也是推動整個故事情節發展的主要方式,當貧窮威脅到生存的時候,就關乎到人的尊嚴和榮譽了。

? ? ?這一層一層的遞進是在馬爾克斯含蓄而克制的講述中推進的,無論再大的悲傷,我們都沒有見到作家筆下流露出更多的激烈情感,但恰是這樣的一種波瀾不驚,帶給我們一種心理上的震撼。試想,一個人苦等一封來信五十六年是怎樣一種體驗?自己的唯一的兒子死于非命又是何等痛苦?實在無米下鍋而只能在水中煮石頭(這也是全書為數不多的帶有魔幻色彩之處)時,又是何等無奈?我們總覺得在下一刻,上校和他的妻子會迎來一場歇斯底里的爆發,甚至酣暢淋漓的哭一場也罷,但是沒有,所有的情緒都被消融到好像事不關己的筆調之中了——這也恰恰是其魅力所在。作為馬爾克斯非常尊崇的作家,馬爾克斯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冰山理論”:只要你自己想好情節,那么無須從頭到尾敘述,讀者自然會想象出來。他曾把文學創作比作漂浮在海洋上的“冰山”,作家只需寫出冰山的八分之一即可,其他的八分之七,留待讀者自我想象。而這部作品,就采用了這種寫法。很多重要的背景、事件,書中都只是一帶而過,這讓我們在讀完全書之后會有意猶未盡之感,想著在故事之外,還有哪些故事。

? ? ?第三個層面,人的尊嚴與榮譽,是小說想要表達的終極關懷。小說中上校的妻子多次問上校,我們接下來吃什么,她讓他賣掉鐘表,賣掉畫,賣掉雞,賣掉一切可以賣的東西,只要能生存下去。在這里,上校代表的是一種不向現實和生活屈服的精神,而他的妻子則首先關注的是在現實生活里,能否繼續活下去。

? ? ?除了那封遙不可期的來信之外,那只斗雞也是給上校夫婦希望和信念的重要因素,甚至寧可自己挨餓,也要豢養那只斗雞。在他們的生活無以為繼,妻子敦促上校賣掉那只雞時,上校喃喃地說,這是我們的兒子留給我們的唯一東西。看起來這是上校不愿賣掉它的堅定理由,但實則關乎上校的尊嚴與榮譽。

? ? ?上校早年參軍,也是見過大場面的人,他曾只身護送兩箱軍款而分毫未取,在退役之后只是想等到那份應得的退伍金而已。我們可以看到鎮子上的人對上校的態度,既不壞,但也談不上好。他們知道上校如今的窘境,也知道上校一直在等信。但每次在碼頭被人問及時,他總說自己沒等什么。上校有他自己的倔強,有他想要維護的尊嚴,所以無論賣鐘表還是賣畫,他都是不甚情愿的——因為一旦賣了,就等于是在告訴別人,我確實無法生活了。所以后面即使在收了賣雞的定金之后,他都要固執地再把錢退回去。


馬爾克斯

? ? ?這也是他等待的意義,倘若他把雞賣了,抑或不等了,那么他先前五十六年的等待,也都沒了意義。這頗有些“尾生抱柱”的意味,尾聲因苦等對方而抱柱溺水而亡,一方面,這是他自身對承諾的堅守;另一方面,他的等待也因為死亡而有了意義。倘若對方如約而至,之后相談甚歡,這故事也就沒了意義。就好比上校,假如他在等了五十六年之后終于放棄,那么,他先前的等待,也就全沒了意義而且顯得有些可笑了。小說末尾似乎暗示了上校與他的妻子是何種歸宿,當妻子問上校“接下來我們吃什么”時,上校用他那平靜到令人訝異的口吻說:“吃屎”。那封他苦苦等待的來信依然渺茫,離斗雞可以參賽的日子也還遙遠,而上校與他的妻子,還要熬過這漫長時日。

? ? ? 對于一部小說,了解其誕生的時代背景或可更好地幫助我們讀懂它。這些細節或可有所裨益:馬爾克斯的外祖父是個參加過內戰的上校,這位老上校,他的后半輩子一直在等待政府的撫恤金;而寫作此書時的馬爾克斯其時在巴黎一間沒有暖氣的房間里,他剛剛失業,也在迫切地等待先前工作過的報社給他寄錢。

? ? ?但最令我感興趣的則是,倘若有朝一日,我們也處于上校這樣的境況,生活無以為繼陷入絕境時,面對“我們接下來吃什么”的問題,我們會不會像上校那樣堅定而平靜的說出那兩個字:

? ? ? “吃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 枯枝敗葉。1955年。 馬爾克斯的第一部小說。 其中某些隱秘的聯系讓人聯想到了蔣峰的處女作。 蔣峰曾如此評述...
    江寒園閱讀 11,488評論 35 515
  • 大家晚上好!又到了為自己充電的時刻,今晚你有計劃了嗎? 今天遇到開心的事情了嗎,那么明天也請你繼續開心下去!還是今...
    Zzz夫人閱讀 141評論 0 0
  • 別活在別人的話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子的感覺,當別人說一句自己哪里哪里不太好的時候,會郁悶一天; 選擇一個奮斗方...
    隨心小芝閱讀 384評論 8 2
  • 工作以后身邊的好多人都覺得免疫力直線下降,學生時代一年也不會得上一次病的我們,在工作和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強下,變得異...
    一枚青團子閱讀 344評論 0 1
  • 安裝參考資料 Ubuntu 中軟件的安裝、卸載以及查看的方法總結 ubuntu14.04安裝cuda Linux設...
    NoneLand閱讀 58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