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末,去電影院里看了賀歲檔最受好評的電影——《乘風破浪》。
在賀歲檔的四部大片中,它應該是許多人心中的最優。但在我心中,它卻遠非優秀的作品。
《乘風破浪》作為韓寒的第二部片子,拋開之前宣傳期的直男癌歌曲炒作不談,的確是一部誠意之作,也是值得討論的作品。
一個完整的故事,幾個性格鮮明的人物,一些富有年代感的場景與道具,以及被大導演陳可辛都認可的電影技巧……韓寒終于學會了如何運用電影語言來講一個好故事。
從《后會無期》到《乘風破浪》,韓寒的電影也從公路梗轉向了穿越梗。對于較少看穿越題材電影的觀眾來講,他的電影視角幾乎算得上是獨特而新穎。不同于《夏洛特煩惱》的屌絲意淫,《乘風破浪》這部電影有很多討巧的主題詞,如青春、成長、夢想、友情、愛情與親情。
正因如此,所以有影評人稱韓寒的這部電影更像是一部香港黑幫電影和臺灣青春片的雜糅之作。因為想表達的東西太多,而短短一個多小時的電影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這部片子對任何一個主題的涉及和表達都幾乎是淺嘗輒止。所以,我說這部電影,雖然合格,但遠未達到優秀的水平。
我知道,對于一個跨界的新銳導演來說,要求不該這么嚴苛。一個幾乎算得上是生手的新導演,能講述一個好故事,本身就已經值得鼓勵。但我還是想說電影是一門雅俗共賞的藝術,任何看過電影的觀眾都有批評和討論它的資格與權利。所以,我想說出我對這部電影的一點看法。
其實,除了覺得這部電影對各個主題表達和探究都淺嘗輒止之外,我對這部電影沒那么喜歡的另一個原因,是它的創意。
看過這部片子的港片迷應該都知道,《乘風破浪》的敘事模式,幾乎和陳可辛的《新難兄難弟》如出一轍。雖然穿越梗不是港片的原創,《新難兄難弟》也是沿用了《回到未來》和《時光倒流七十年》的穿越梗,但《新難兄難弟》的故事情節、人物塑造以及主題表達,不但沒有抄襲經典,反倒拍出了七八分本土港片的意趣。
雖然,這部回到過去、參與父母人生的穿越電影,并非港片中的翹楚,它在豆瓣的評分也只有7.9分,但它從電影配樂、角色塑造,再到主題表達,比起《乘風破浪》,我個人認為,都要更勝一籌。
?
我覺得《乘風破浪》稍遜的第一個原因,是它配樂的普通。
我粗略看了一下,《新難兄難弟》的經典音樂,比較出名的配樂就有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儒勒·馬思涅的《沉思》、小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這個在很多經典電影中都出現過,在我大愛的《縱橫四海》里尤為驚艷),以及經典英文歌曲《Tell Laura I Love Her》。
但《乘風破浪》里,只有老歌《在雨中》讓人印象深刻。眾所周知,一部優秀的電影,好的配樂幾乎必不可少。
回想那些年我們看過的經典港片,像《英雄本色》和《賭神》系列里燃爆了的背景音樂,今時今日再聽,亦能激動得人腎上腺素激升,而且多年后其BGM一響起,我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熱血瀟灑的小馬哥和霸氣十足的賭神。這些經典的BGM,為電影增色的同時,本身也已經成為電影的經典符號和人物的個性標簽。
雖然,要求每部好電影都要有優秀的配樂,似乎近于苛刻,但韓寒這部向港片致敬并極富年代感的穿越電影,沒有幾首經典老歌來烘托氣氛和追憶過去,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其次,是角色的塑造。《新難兄難弟》有梁家輝和梁朝偉兩大影帝出演,雖然二人在電影里沒有貢獻出多么巔峰的演技,但兩人卻將各自的角色演繹得逗趣十足,這使得本來走感人掛的電影,十分具有喜感。
而《乘風破浪》里,個人感覺鄧超演得不太走心,他有演技這點毋庸置疑,但這部電影里,他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太過扁平。按電影穿越前的背景交代,他本該是跟父親對抗的不羈少年。按理說穿越后,他對父親的情感應該是錯綜而復雜的,但他的表現,沒有讓我看到太多情緒的變化和起伏。簡而言之,因為缺乏人物間的情感沖撞,導致戲劇張力不足,所以,電影少了幾分打動人心的力量。
另外,鄧超的年齡和臉擺在那里,我一想到他演的是1999年生的人,就有點接受不能。在電影院,看著大熒幕上的鄧超,我忽然十分懷念哥哥。彼時,出演《英雄本色》時已經30歲的哥哥,依舊是一副二十歲少年的青蔥模樣,眼底有青春少年特有的叛逆與純真。
至于電影中的其他兩位主角彭于晏和趙麗穎,在電影里的表演,雖然讓人感覺還算舒服,但二人的演技也并沒有達到讓人驚艷的地步。反倒是里面飾演香港黑幫大佬的配角李榮浩,給了我很大的驚喜。作為歌手的他,在電影里,有型有款,架勢十足,居然將黑幫大佬演出了幾分邪魅狂狷。
最后,是電影的主題。除了不錯的電影音樂和人物,《新難兄難弟》做得比較好一點的就是,里面的主題有側重,它著重刻畫的是父子情。因為穿越前,梁朝偉飾演的兒子很不能理解梁家輝這個父親的做派,所以梁家輝那種為了幫助朋友可以犧牲家人利益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人生觀,在他看來愚蠢至極。這也是父子之間的隔閡和矛盾點所在。
穿越后,見證了父親的青年時代,看到了父親身上的很多閃光點,理解了父親為什么堅持這種人生信條后,梁朝偉終于理解了父親的行為,兩人和解,十分合理。
但看完《乘風破浪》,我依然不知道兒子原諒父親的點在哪里。穿越前,我們只知道彭于晏飾演的父親是個愛打兒子、反對兒子夢想和隱晦愛著兒子的落魄父親。穿越后,彭于晏則變成了一個愛女朋友、對兄弟義氣和愛主持正義的中二少年。彭于晏的轉變,我能理解,因為妻子的死,因為獨自撫養兒子的艱辛,殘酷的生活的確能讓一個熱血青年變成一個暴戾大叔。
但在電影里,就因為和父親一起救了個兄弟,就原諒了之前他對自己的暴打和對自己夢想的阻礙,總覺得轉變太過生硬。而我也不相信,作為父親的彭于晏,真的會因為多年前一個“兄弟”的一句輕描淡寫的“以后不要再踹你兒子了”,以后就真的不再對兒子進行家暴。
?
如果上面這些,都不算太大的瑕疵的話,那《乘風破浪》里多處對經典電影情節的復制與粘貼,就不能怪大家的批評和吐槽了。
雖然韓寒在片尾和微博,都明確說明《乘風破浪》是對《回到未來》《時光倒流七十年》和《新難兄難弟》等片的致敬。但致敬太多,卻實實在在讓片子少了驚喜和新意。再說,在這部電影里,我不止看到了以上幾部片子的影子。
比如,兒子出生父親進監獄的情節。彭于晏那個監獄的鏡頭,跟《阿郎的故事》里極其相似,要命的是那個囚服的顏色和款式都幾乎一樣。稍有不同的是,一個父親的表現十分搞笑,一個父親則顯得極其悲哀。關于打兒子這個情節,也和《阿郎的故事》很像。
比如,《新難兄難弟》里有被梁朝偉提點當時還在做著塑料花的李嘉誠,《乘風破浪》里就有被鄧超激勵當時正在研究“ICQU”、熱愛編程的馬化騰。
又比如,多年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里那句讓人驚艷的“我就像這個世界一樣,是不會改變的”經典臺詞,在《乘風破浪》里被一字不漏地大聲喊出來。
以上,就是我說《乘風破浪》遠非優秀的主要原因。
雖然,我挑了這部電影的很多毛病,但作為一部合格的賀歲檔電影,《乘風破浪》里那些韓寒特有的段子和包袱,的確很能戳人笑點。我不覺得驚艷,是因為覺得此片有抄襲的嫌疑。但其實,抄襲和借鑒卻又只一步之遙。或許,是我對韓寒太過苛刻了。
最后想說的是,《乘風破浪》情懷牌打得不錯。
當《英雄本色》在電影院的大熒幕和六一房間的電視上先后出現時,我原諒了韓寒在《乘風破浪》里那些頻繁的復制和粘貼。
雖然,通過看《英雄本色》追憶青春的方式,在韓劇《請回答1988》的開篇就用過,但當那些熟悉的鏡頭和場景一閃而過時,還是讓我一瞬間想起自己在家鄉小鎮電影院看電影的年少時光,以及和小伙伴在街上的影碟店海淘各種經典港片的快樂日子。
因為《英雄本色》的這兩個鏡頭,因為我從小到大的男神周潤發,因為電影里那些神還原的影碟店、錄像廳和小鎮風景,《乘風破浪》已經值回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