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要聽大人話”,這句話對我們都不陌生,反倒是習以為常的耳邊話。
可是為什么后生一定要聽大人話?
林夕在本篇解釋道:“大人生得比后生早一點,如果大家都是向著相同方向走,大人可以告訴后生那一條是冤枉路?!?/h3>但似乎大人話只是個人的經驗,而每個人的特點又大不相同,怎可當作書包拋擲給后生?即適合你的,未必適合別人。
其次,個人經驗會經個人口述,摻雜個人情緒,增加某些夸張成分,可信度令人懷疑,這時,大人話何以見得是經驗參考?沒成經驗恐嚇,嚇跑后生的膽量經已很好。
況且就算大人話都是對的,但未經歷過的后生怎可能聽得入耳?
就像你媽媽叫你下雨天記得帶傘,你未試過不帶傘又遇上大雨傾盤,雨中步行幾步就濕透衣服,怎可能記得下次下雨一定帶傘。
這又反映了當前中國的一些社會問題,父母在孩子幼年或童年時一直對小朋友灌輸“自己出街會被拐去”等等,導致孩子從小有陰影,對外界十分害怕,死宅在家。
到可以獨自外出的年紀,父母這時又對孩子說:“該多出門走走了”,只是孩子早已對出門心生恐懼,哪敢出門?
而且不是父母從小教育孩子“獨自出門會被拐走嗎”?
如此一來,這小朋友不是迷惑了嗎?這父母的教育不就存在矛盾性,想孩子聽話不要單獨出門,又想孩子自己多出去走走,哪有如此“講理”的家長?神又系你,鬼又系你。
那這大人話還要不要聽。這樣一來,還不如讓孩子自己多嘗試,只提醒他注意安全事項?;蛟S這樣,孩子才能長一智。聽大人話,任由大人擺布指點的孩子不會長大。
經歷是個人資產,一旦變成包袱,隨便拋擲給后生,往往只會適得其反。
而且不是父母從小教育孩子“獨自出門會被拐走嗎”?
寫于二零一七年零五月零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