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ASD的干預方案很多,社會上各種專家、機構層出不窮,網上不同學派之間(主要是民間學派)之間的論戰也很常見。在這其中,最官方、最被學界認可的要數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應用行為分析)?,F今比較知名的幾家ASD干預機構都是以ABA為理論基礎的。書中描述ABA為迄今為止被驗證為最有效的ASD干預方案。
但是,我一直對ABA持保留意見。
注:
- 本文使用ASD替代了「自閉癥」或「孤獨癥」的稱呼
-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與大家探討
自我拷問之三:為什么我不愿意使用ABA來進行教育
一、ABA是什么?
我發現很多人把ABA掛在嘴邊,卻不知道ABA真正以為著什么。
通常大家認識中的ABA是這個樣子的:
- 行為的分析與因果鏈的建立
- 「正確」行為的拆解與流程的建立
- 強化物的運用
- 高密度、大強度的訓練,建立訓練對象的「正確」行為
- 堅持長期訓練,使訓練對象具備盡可能多的「正確」行為
最后,訓練對象能對大多數外界刺激給予「正確」(符合一般規則)的反饋時,就認為此訓練對象干預得當。如果這是個ASD孩子的話,可以認為其「預后良好」。
大多數人在看到這兒的時候,會覺得那里不對。對于我來說,這實在是跟利用條件反射訓練小動物有些類似。尹建莉們說自閉孩子的治療和干預是二次傷害恐怕也是源于此。
有人說,運用得當的ABA是將這種技術生活化,把枯燥的一對一訓練變成空氣般的無處不在。嗯,這個后話,我們后面慢慢說。
? ABA溯源
應用行為分析,語法分析應該這樣看 [應用(行為分析)],類似于應用化學,行為分析是一門學科,而「應用行為分析」是其具體應用的一個分支。
那行為分析這門學科的起源又是如何呢?百度百科如此說——
行為分析,由美國心理醫生瓦爾特·亨特提出,他從新實在論觀點出發,極力否定心物差異,認為意識或經驗對于心理學家只是別人所稱謂環境的另一個名稱,從而把意識同意識的對象相等同。他還主張要把所有對意識的敘述改譯為刺激和反應的術語。他認為傳統心理學中所謂的心理狀態溶解在包括言語動作在內的身體動作狀態之中,心理、意識不存在。
基本上可以看得出來,這正是ABA的理論基礎:不談心理和意識,只以外在行為為研究對象,而行為的研究內容又是「刺激和反應」。
有愛學習的童鞋會問,有「行為分析」的話,會不會還存在另一個學派叫「精神分析」呢?你們真棒,精神分析學的代表人物(和開創者)正是鼎鼎大名的弗洛伊德!這是題外話,按下不表。
行為分析學給我的感覺就像機械世界觀帶給我的感覺一樣。心理與意識,的確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而行為則具體可見且與意識存在必然的聯系,但意識的存在對于人類還有很多的未知,把它跟行為等同起來,未免過于狹隘。這如同物理世界里,僅站在牛頓的三大定律上,就看不到也無法理解相對論乃至量子力學。
? ABA在ASD上的應用方向
不談心理,不論意識,只看行為,基于這樣的視角,一個正常的人,就是一個眾多正確行為的集合。有人說,「正確行為」的數量大約有幾萬到十幾萬。所以ABA的目標既是,通過訓練,使訓練對象具備這幾萬至十幾萬正確行為,那時他就表現為一個正常的人。
每次當我講出這樣的釋義時,聽者的表現經常是十分錯愕的,不過上述定義雖然是我復述的,但不是我發明的。Wikipedia上說,ABA屬于自然科學的范疇,那么,通過ABA的技術塑造的人更像個機器人,很難具備藝術氣息(一般人或多或少的具備一些)。
二、ABA的問題是什么?
? 片面強調行為的塑造與改變,或多或少忽視了人在能力上的差異
每個人從出生到成人,一定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可能是生理上的,可能是心理上的。既然是談行為分析,我們就先略過后者,只看生理。人在生理上的差異,造成人的學習能力和行為能力各不相同。
比如,遇見熟人打招呼,這是個正常行為,而對熟人視而不見擦身而過則為社交規則所不允許。有的人視力好,老遠就笑臉相迎,人們會覺得他熱情;有的人視力差,走進了才看見,人們會覺得他冷漠;而特別近視的人,恰好又沒戴眼鏡,于是他的視線從你臉上掃過卻沒有任何表示的走過,這時,一個問題行為就出現了。
這個例子有點極端,現在的行為分析師應該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但如果只關注行為,并且矯正行為的話,我們就會去訓練這個人的打招呼這一行為,如果這個孩子本身表達仍有問題的話,視力問題沒有被發現,我們就會不斷的訓練打招呼這一行為。
人的能力千差萬別,忽視能力上的差異而強行訓練,實際上是在碰運氣,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有句名言:
“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任何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商人,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與種族?!?/p>
可能是這種觀點的一個極端體現。我們現在可能對這樣的言論一笑而過。但是,如果我們的訓練對象是表達能力有限的ASD孩子,而他的行為幾乎完全使用ABA方法來進行塑造的話,訓練者可能根本就無暇顧及他在基礎條件上的差異了。
另外說一句約翰·華生自己的大兒子雷納成年后,拋棄了父親的學術觀點,學習了精神分析,但這也沒能拯救他,在多次自殺未遂后,他終于在三十多歲的年齡自殺身亡。這可以說是華生極端觀點最后的一個極端結局吧。
? 使用ABA方法構建所有的行為工程浩大,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讓我想起了計算機學科里的故事,詳情可參考《數學之美》一書,這里講述我自己的經歷——
我讀大學那時,一些技術性公司已經在數字詞典的基礎上發展計算機翻譯技術了,我記得當時做得比較好的是IBM。但那時的整句翻譯可謂慘不忍睹。當時采取的技術是,詳細的分析語法、詞義等,然后對這句話的詞匯、結構、語法進行詳細的分析,與軟件自身的規則進行比對,得到最終結果。那時,哪怕是最簡單的句子都翻譯得很爛,當時這個問題給歸咎于計算機計算能力的不足。但是隨著計算機硬件速度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翻譯技術繼續原地踏步。知道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以谷歌為首的公司放棄了傳統的語法分析的路子,而改用統計、大數據的方式,計算機翻譯的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而且隨著計算機翻譯量的積累,翻譯的準確度仍然在不斷提高。
ABA的方法就好比是早期的翻譯軟件發展思路,試圖構建所有行為的因果關系鏈,然后再訓練給ASD孩子。但是我們知道,一個具體的行為,其條件并非唯一,而一個條件所激發的行為也會有多種。同時,因果鏈的長度也有無數可能。用ABA的方法構建一個完整的人,好比是上帝創造世界一般。
這個結果可以想象:如果能力比較好的孩子,少量的訓練(以及孩子的自然成長)逐漸激發了孩子邏輯、歸納等能力,后期的學習過程更傾向于普通人的成長,各種行為能力和規則的習得會成為一個自然過程;而能力較低的孩子,他的訓練就往往在不斷重復那些基礎行為而不能綜合和提升。
對于家長來說,長期ABA訓練,如果孩子的進步有限的話,最后往往導致悲觀絕望的情緒。當然,我所見到的更多的家長,是無法完整的執行ABA方法,從而陷入自責的境地。
? ABA構建的世界以規則為中心,而社交是以人為中心的
ASD孩子的家長常說,孩子的核心問題還是社交。我們都知道,社交是以人為中心的——
- 我們常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既是說不同的人那里可能有不同的規則需要遵循。
- 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時代,相同的行為可能代表了不同的含義,這說明規則是不斷變化的。
- 一個普通人的情緒、語氣等都會影響他具體行為所表達的含義。
- 等等
總之,社交活動是以人為中心的,這里涉及到邏輯、理性、非理性的許多東西,其中相當大部分是無法用規則描述。而大量ABA的訓練把孩子的關注點始終集中在規則上,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人與物是沒有區別的,人仍然是ASD孩子的「工具」。
讓孩子習得設計的能力,需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人上來,ABA從理念上只把人作為規則應用中的物,所以ABA訓練不出社交來。
所以,大部分ASD家長最后會總結出結論,即ASD的預后效果的確很差,在我看來,這恐怕是ABA本身的問題。
有關ABA的問題,暫且寫這么多。我想強調,我并非認為ABA一無是處,它的很多思路是有相當的啟發性的,合理的運用大有裨益。就如同量子力學發展的今天,牛頓三大定律仍然是我們日常工作的基礎理論,在限定宏觀世界這一條件下,它仍然是必要的。
三、ABA的合理運用
-
ABA幫助我們找到「問題行為」的合理原因
這里暫且使用「問題行為」這樣的詞匯。一個行為的背后有什么樣的內在外在原因,ABA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和方法去挖掘。找到原因才能有效應對。
-
ABA在具體運用于某一行為時,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ASD孩子在早期溶入正常生活時,對基本規則的不遵守往往是最大的障礙。使用ABA構建基本規則,可以幫助孩子跨越這個障礙。且,ABA的目標明確,步驟清晰,可操作性強。
-
ABA的適用面廣,可用于普通兒童甚至成人的行為矯正
在ABA的發源地美國,ABA也非僅用于ASD孩子的訓練,而是廣泛應用于各種問題行為的矯正。
四、小結:我對ABA在ASD中應用的態度
關于ABA可以談的很多。本文里列舉的觀點非常有限。我覺得ABA的關鍵在于合理的運用,我始終不認為ABA應該作為大多數ASD孩子的主要訓練方法。
我覺得ASD的干預在大多數情況下,應該遵循一下幾個關鍵點:
- 通過觀察、分析,把握孩子的詳細情況,包括生理條件、情緒、能力特長等。
- 明確目標,層層推進:從基礎著手,提高孩子的基本能力,進而改善孩子綜合運用基本能力的能力。
- 確保孩子的生活環境里用完整的人際關系呈現,這方面需要孩子的父母和其他家人能把健康、正常、完整的人際關系呈現給孩子,在與孩子的互動中,保證自己角色的明確性,培養孩子在互動中對人的關注。
- 首要關注孩子的學習能力(非課本學習能力,而是對各種能力的習得的能力)。
- 減少對孩子「問題行為」、「刻板行為」的關注;只對干擾他人、嚴重違反規則的行為進行ABA的分析和矯正。
詳細的內容,以后一點點寫。
以上。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