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的最后一個周末,搭乘上了南下的航班,航線徑直南下,不偏西。
去的是廣州,不是昆明。
昆明是第一個讓我有機會頻繁來往的城市,因此直到現在為止,每次坐飛機,無論去哪,潛意識里總以為要去昆明,候機的時候也會刻意地去留意飛往昆明的航班有什么動態(tài)。
然而昆明在一年前就已經成為了我的過去時。滿滿幾大箱的行李割斷了我們之間的聯(lián)系,從此我不再是昆明的學生了,也再也無法能夠在哪里停留那么久了。
可是,記得每次來的時候,都是滿滿的不樂意,但是最后一次走的時候卻是那么的痛徹心扉。甚至于在離開以后的每個開學的日子里,都會想到那里。
很多事情,只有當它成為回憶的時候才會被珍惜吧。
那個時候滿腔的不情愿往往在走出機艙的一瞬間被化解一半,每次回去,都是在歷盡完寒冬或酷暑之后,而昆明總是有恰到好處的溫度,不冷不熱,讓我可以脫去棉衣或加上一件薄薄的外套,還配有藍天白云的景致,這是永遠也看不夠的。
我總是會拎著一個將近超出免費托運重量范圍的大箱子,而從機場到學校的路卻并不順,無論是大巴還是地鐵,都只能渡我一半,剩下的一半著實艱難。總有小伙伴會接到大巴站或者地鐵站。她們會邊走邊給我匯報我即將看到的變化,或者我們期待改觀而絲毫未變的地方,會一起吐槽這些期的課和任課的老師。
路過門口小吃街的時候已然有些按耐不住,商家們比我們要積極得多,還沒正式開學就已經工作許久了,油鍋里金燦燦的炸洋芋,炭火上被炙烤地鼓起來的餌塊,米線餌絲的配料的香氣,還有三年內價格漲了一倍的酸辣粉,總是要買點什么回宿舍,而開學之初總被她們嘲笑我吃辣能力下降的時候。
最喜歡分享特產的那一刻,大家打開自己的袋子、瓶子、盒子,各種各樣的味道匯聚在房間里,帶來的人努力的解釋著這是什么東西,更精通一些的甚至還知道怎么做的,其余的人只管品嘗,味蕾里交織的是對彼此惦念的味道。
如今,這些都沒了,但是還有些別的。
從機場到學校的交通方便了很多,不需要幫忙一個人也能拖動箱子。一路上是高屋建瓴的樓房和琳瑯滿目的廣告,從中感受到的是大碼頭經濟文化的繁華。再也沒人說我吃辣能力下降了,因為已經很少吃辛辣的東西辣,并且習慣了口味清淡又養(yǎng)生的粵式菜肴。現在的校園古木參天,綠草如茵,紅色的民國時期的磚瓦房隨處可見,現在的兩人間宿舍不用在藏匿燒水壺了,也不用再為不太靈敏的太陽能發(fā)愁。
說實話一切真的還不錯。只是,還是懷念過去的日子,特別在這樣的時刻里。
回到宿舍,收拾行李,打掃書柜,又翻出了我們的合影,擦拭干凈,放在了抬眼就能看到的位 置。
我又開學了,回到了南方,不是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