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不安全感

今天的文章依然是馬老師專欄的讀后感,在生活和工作中你有沒有過以下幾種狀況:明明昨天自己還覺得生活很美好,整個人跟打了雞血一樣,感覺自己棒棒噠,結(jié)果今天就突然情緒低落,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正在談戀愛,因為對方?jīng)]有及時回你的消息,你就各種揣測對方,覺得他不愛你了,怎樣怎樣。在工作中,總覺得別人在議論你,在后面說你的閑話,大家都不喜歡你。如果你有這幾種想法,那么這可能是你的思維習慣出現(xiàn)了問題。

那么是那些思維習慣導致的?

心理學家德里克森提出,有三種思維習慣會讓人沒有安全感,它們分別是:情緒性推理、過分猜測他人想法,以及一味的攬責。

這三種思維習慣實際上是一種認知扭曲。認知扭曲就是我們會對自己撒謊,并且有時候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

那么什么是情緒性推理呢?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一個人傾向于把感覺當做事實。經(jīng)常有這種思維習慣的人會有以下的幾種狀態(tài):今天還感覺自己挺開心,認為未來生活無限美好,明天就有點沮喪,覺得自己活著就是一場悲劇。但其實我們自己都知道,生活沒有那么大起大落,變化的只是我們自己內(nèi)心的情緒而已。

情緒性推理不僅會讓你自己沒有安全感,還會影響到你和別人的關(guān)系。談戀愛的時候,如果一方經(jīng)常出現(xiàn)情緒性推理的錯誤,那就會導致兩個人之間的相處不太順暢。比如一方看到自己的男/女朋友和異性有聯(lián)系,有點妒忌,認為對方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在工作中,你覺一個同事不喜歡你,你就會覺得他好像總是在處處針對你,總是覺得他在后面說你壞話。這些情況在我們?nèi)粘I钪泻艹R姟?/p>

什么又是過分猜測他人想法?過分猜測他人想法指的是你認為你知道別人在想什么。這個思維習慣是雙向循環(huán)的。首先,你的不安全感會讓你去猜測他人的想法,然后你會覺得自己猜的對,認為他人就是這樣想的,這種認知轉(zhuǎn)而會讓你更沒有安全感,這就是個惡性循環(huán)。過分猜測他人想法會讓你覺得,別人要不就是在心里面對你評頭論足、指指點點,要不就是在拒絕你。

這種思維習慣的典型癥狀就是,你給對方發(fā)了信息,對方?jīng)]有馬上回復,你就覺得對方討厭你;老板想要見你,說要跟你好好聊聊,你就覺得老板對你特別不滿。哪怕天熱,你出了一身汗,你都覺得大家都在看你,認為你是個怪人。從路邊走過,你總是覺得路人的目光在你身上。你可能覺得這是太自戀了,其實恰恰相反,過分猜測他人想法反而說明這個人內(nèi)心是自卑的。會過分猜測他人想法的人,潛意識里就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別人比自己強。

還有一種思維習慣也會引起你的不安,那就是一味的攬責。就是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都認為是自己的問題,把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比如說,伴侶心情不好,你覺得肯定是自己做了什么事情惹他生氣了;男朋友看了一眼其他女生,你就覺得是自己不夠好,配不上他。反正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最后都肯定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

那怎么擺脫不安全感呢?

上述的三種思維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會有一點,那么有什么辦法能夠擺脫這種感覺呢?有三種方式可以幫助我們。

一、審視自己的想法

二、用行動來影響思維

三、提前給自己打預防針

審視自己的想法是增強安全感的最重要的方式。很多時候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用上面三種思維方式在思考,所以,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很重要。當你產(chǎn)生某種負面想法時,你首先要告訴自己,自己的直覺不能算做證據(jù),這些感覺什么都說明不了。這個方法的核心就是,當我們內(nèi)心產(chǎn)生了某種想法時,除了自己的這種感覺之外,還要找到能夠證明自己內(nèi)心想法的證據(jù)。如果沒有那么有很大的可能,是自己想多了。

不安全感,從根本上來說,都是來自于自我懷疑,以及對自我的不確定,所以你要主動地用行動去影響你的思維,這也是增強安全感的一種方式。思維與習慣,本來就是相互影響的,在《盜火》中有說到,人不光能通過思維影響行動,反過來也可以。如果你的心里沒有安全感,可以先通過你的行動表現(xiàn)的很有安全感,當你真的這么做了,你的行為反過來就會加強你心里的安全感。

最后一招給自己打預防針,就是當你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總覺得自己表現(xiàn)得不夠好的時候,你可以就自己的表現(xiàn),給自己灌輸一些現(xiàn)實點的預期。比如你就可以告訴自己,不管自己做成什么樣子,總是會有喜歡我的人和不喜歡我的人或者總是會有人比我現(xiàn)在做的更好。最開始你可通過多重復幾遍這些話,說的時候肯定感覺不好,重復遍數(shù)多了之后,會覺得有點無聊,但是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恰恰就是這份無聊,因為這會讓你知道,其實這沒什么了不起。直面你的不安全感,你會發(fā)現(xiàn)這也沒什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