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0本書之十六《經典人物原型45種》如何讓小說進行下去

寫過小說的人大多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寫著寫著就下不下去了。不知道該讓劇情向哪里發展,或者感覺哪里發展都可以,反正都是走走過場,怎么樣都感覺淡而無味。

這本書的開頭就提到這個問題,可見它有多么常見。

如書中所言寫了幾十頁寫不下去怎么辦?通常這個時候我們已經被折磨的筋疲力盡煩躁不已。首先就會想到放棄,換個故事重新來。

可是,重新來多半可能還是會遇到這個問題,可見問題并不在此。

我在寫《駱子無悔》時因為是第一次寫小說,沾了無知之無畏的光,一條線走到黑,大大咧咧走完了五萬字挑戰。

后來寫《問蒼天》,雖然開始在寫前去設定人物,但也是簡陋至極。導致寫了一兩萬字就寫不下去,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切斷,同一個名字,完全不同的人物故事繼續寫下去,好在這年頭,只要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中間寫了《屋頂的小人》,寫了幾千字,到該進入正題展開劇情的時候,就再也沒增加過一個字。

那個時候我把這些原因都歸咎到自己簡單的閱歷,與毫無想象力的腦洞上。

受前邊讀的一些書的影響,我嘗試讓自己天馬行空地想象,把小說的精彩與亮點依附與它們。

事實上像《斗羅大陸》確實需要精彩紛呈的腦洞。直到看了這本書,我才發現另一個問題。

事實上,大多數時候問題并不出在你的故事上,而是出在你的角色上。如果你的故事的動力——角色——沒有足夠的養料的話,你的故事怎么能進行得下去呢?
如果你只是平面地看待你的角色,那么對它只會有一個大致的概念。你不知道它的動力、目標或者恐懼。如果你的角色在你心里只是一個刻板、平面的印象,你又怎能指望對它做出新穎、激動人心的發現呢?

那天讀了這本書的開頭,便覺茅塞頓開。原來自己本末倒置了,一味粗魯地選擇一個人物,急于讓他去實踐各種劇情,導致人物不管干什么都顯得淡而無味,可有可無。

但如果提前設定好人物,便大不相同。只是這個設定,比我之前所有做過的,與想象的都要復雜而詳細,我覺得它甚至比我自己知道自己,都要更詳細。

比如:家庭、文化、階層、年齡、職業、長相、胖瘦、皮膚、性格、喜歡什么、厭惡什么、恐懼什么、理想是什么……

如此列舉下去500字恐怕也不能窮盡,所以現在我相信,有的作者說光主角人物傳記就寫了幾萬字這件事。

推動故事往前發展的正是這些角色的反應,而非你的情節安排。

有了這么一個生動、立體的主角,讓他做什么,就是吵個嘴,發個呆,想必都有特殊的意境吧。

再回過頭來說說前邊提了一句的《斗羅大陸》,如果單單是想劇情,拼腦洞,做起來勢必艱難異常。如果是一個追求上進,不服輸的少年,只要想想他想要什么,想得到什么,后邊劇情便一目了然了。不同的是,作者只需要把每次的情景與觸發設定的與眾不同些便是。這時就像小學生去上學,隔一段就要考試一樣自然。

不過每個作者習慣不同,有的作者一邊寫,主角便能慢慢立起來。所謂居無定所行無定處,寫作更是如此,最終還是要找適合自己的方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