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云:? ? ? ? ?
松青小窗前,云拍崖兩岸。
孤村一線煙,鶴鳴不見山。
——選自我的詩集《山空秋蟬》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生活在平原的孩子更向往大山的幽靜……
山很讓我很著迷,也許因為喜歡古典詩詞的神韻,又或是迷戀《西游記》原文中描寫的那樣“ 那山真好山,細看色班班。頂上云飄蕩,崖前樹影寒。飛禽淅瀝,走獸兇頑。林內(nèi)松千干,巒頭竹幾竿。吼叫是蒼狼奪食,咆哮是餓虎爭餐。野猿長嘯尋鮮果,麋鹿攀花上翠嵐。風灑灑,水潺潺,時聞幽鳥語間關。幾處藤蘿牽又扯,滿溪瑤草雜香蘭。磷磷怪石,削削峰巖。狐狢成群走,猴猿作隊頑。行客正愁多險峻,奈何古道又灣還”。這些文字都讓我對山多了一些不一樣的遐想,如同一位久未重逢的故人。
山的寧靜總會多一些神秘的色彩,我的筆處勾勒過“雨后山間氣蒸云夢澤的妙漫,狂風肆虐林海的巨浪,山間小溪狂歡的瀑布,小徑旁沉睡著松軟的木葉,漫山遍野嬌艷的杜鵑花”,這些就是山給我留下的底片,每次向它靠近腦海都能洗滌出令人動容的色彩,每次告別還有融進生命里的五彩斑斕。
“人世間所有的遇見都是久別的重逢”
生活總有一些熟悉且陌生的風景在吸引著我們,比如小時候我就對語文感興趣,喜歡日記的安靜,好奇山里到底有沒有神仙,因為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好奇心,高中畢業(yè)我就去了江西南昌讀書。
南昌古稱豫章,早在高中課本里我們了解過這座城市,《滕王閣序》里面的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我們和王勃一起站在滕王閣的視角去領略贛江的蜿蜒與空靈,我的學校就坐落在梅嶺森林公園,四周環(huán)繞著郁郁蔥蔥的山巒,學校的布局是山體臺地式建筑,進入學校的過程就是登山的過程,我的寢室是在山頂?shù)?1棟,我又住在21棟的8樓(沒有電梯),每天不僅是爬山,而且還要爬樓,每天那種感覺就是一個“累”字了得,每次爬到8樓,在氣喘噓噓之時,站在陽臺邊極目遠眺夕陽下的山黛,曲曲折折若晚風展開了折扇,暮色中的一線青煙,淡淡的如此委婉,這就是山的魅力,遠觀近看大有不同。
在眾多的山中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廬山,說起登廬山是一次偶然的機會,那并非是有計劃的去旅游,而是一次工作出差,工作的內(nèi)容是給一家旅館做戶外廣告設計,我需要實地的去測量現(xiàn)場,然后現(xiàn)場辦公。上午驅(qū)車兩個小時的盤山公路讓我有點眩暈,如果你沒有在大山里生活過,盤山公路絕對是現(xiàn)實版的過山車,絕對的刺激,隨著車不斷的向山頂駛?cè)ィ嚧巴饷娴娘L景也越來越美。廬山海拔1474米,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透過車窗我看到了山澗的松柏以及行云,宛若腦海中的仙境。
由于是去出差我不能隨意去觀光風景,很多風景也都是走馬觀花,唯一讓我感受深刻的就是山頂和山腳的氣溫真是大相徑庭,山腳是酷暑40攝氏度,山上也就是10—20攝氏度,由于晚上還要在山上加班,自己僅僅只穿著短袖襯體桖,到夜半之時可謂是“高處不勝寒”。
這就是山,第一次真正靠近它的時候,卻有讓我措手不及的尷尬,明明是山腳下即使是三伏酷暑,而山頂卻已是深秋意寒,那時候在凍的瑟瑟發(fā)抖的時候才明白,所謂喜歡不代表真正的懂,對于山的我僅僅只是喜歡它的意境,但登山要做什么準備,其實我并不知道,如古人所說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永遠不要輕視每一座山的高度。
我想對于任何一件事或物,無論你多么喜歡,如果不去身體力行的去體驗,即使你再喜歡,也不過是別人口中的空嘆!
不見高山,不顯平川
驀然回首,離開江西近有四年之久,忙碌的我也就沒有登過山(我怎么就這么忙呢?),那一段時光的日記多了一些大山大水之境,而那些山水,恰恰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維度,亦如同樸樹在《平凡之路》里所唱的那樣“我曾經(jīng)跨過山河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是的!我們選擇走的每一段路,都不會辜負當時的孤獨,如若有一天當你踏著熟悉的歸途,山依舊銘記著你腳下的每一步。
未完待續(xù)……
ps: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封久違的書信,見字如晤,亦為初見。若閣下欣賞此篇拙文,不妥之處敬請雅正、評論互動。
若問:拜言·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