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要全力以赴,又不報任何希望

我們必須全力以赴

同時又不抱任何希望

不管做什么事

都把它當作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

但同時又知道失敗無關緊要

? ? ? ? ? ? ? ? ? ? ? ? ? ? ? ? ? ? ? ?——里爾克


“Don’t just exist,live”

別只是活著,要努力地活著

昨天在ins上又見到這句熟悉的話。這是個經典的句子,當年就是我們同義詞、近義詞辨析的例句。

我敢肯定,以后也會有很多人在筆記上用紅筆標注。

不需要“堅持”,莫名就喜歡上英語,大概就是那個時候,覺得英語特別美。哪怕是兩個翻譯起來一樣的詞語,放進一個句子,簡簡單單地講述著最重要的道理。

哪怕被英語折磨得不輕,也從來不曾厭棄過。也許喜歡的東西,有時候會折騰你吧,但是你不喜歡它,它一定不會親近你。

英語是我熟悉的,而目前面臨12年級申請,我有點茫然。

這里有比高考志愿更復雜的申請程序,也有多出太多的選擇:學校、專業、備用選項......

一邊向著理想努力,一邊說服自己放松心態、卻不肯放低期望值。

有人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我想,大腦是用來理性思考的,不該用來批量生產焦慮,不是嗎?大腦圖景描述越美好,就越害怕失敗。怎么克服呢?

這一年加拿大高中,除了學習,也在歷練心態。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可以改變的部分,這是我在這里學到的最寶貴的經驗。

12年級開學兩周,聽校長不止一次的提起,“要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專業”。聽上去,像有人對你說,“要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完全不同于我之前的學習經歷,老師設計好教案,我們只負責提高刷題的準確度。

但是,什么是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呢?我喜歡吃吃吃,難道選廚師學校?如果有同學喜歡王者農藥,又怎么辦?

玩笑過后嚴肅地看,名校的熱門專業錄取率低得夸張,還有眾所周知的“寬進嚴出”。據說,大一、大二50%淘汰率是正常情況。

熱門專業之所以熱門,錄取難,學科難、畢業難,我們迎難而上。當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畢業后好就業,且薪酬高。

醫學、法律、商科、計算機......名校學歷、能力強、人脈廣、眼界高,囊括了許多人的向往。

加拿大的收入標準,我暫時沒有找到資料。下面這個表是美國近年來專業相關的薪酬標準(摘自萬維鋼《精英日課》)

但是僅僅盯著賺錢的專業,而并非自己真正喜歡的,就像抓蝴蝶的男孩,搜集更多的蝴蝶,并不打算去研究生物學,只迷戀于蝴蝶翅膀的美麗,那如何能熬過大學“超人類”的4年?

已經不止聽一個人講——通宵做project早上回宿舍洗個澡,抱著咖啡馬上回教室接著上課。也不止一個人說沒有進入大學,都無法想象有多累、有多大壓力。(傳說中University of Toronto=University of Torture嘛哈哈哈哈)

假設賺錢的動力足夠強大,支撐你從不喜歡的專業順利畢業,熱門專業一定很掙錢嗎?答案是,不一定。

美國人曾經做過調查,在紐約(紐約是美國高薪律師最集中的地方),律師的平均收入,低于普通的收垃圾工人。一個行業掙錢不代表你能掙到錢。

讀一個你毫無興趣的專業,結果未知的情況下,為什么不全力以赴,做自己喜歡的呢?不管什么熱門還是冷門,在喜歡的行業里才更有希望走到前沿。哪怕路很漫長,哪怕很少的人在路上,只要記得這是選擇,不是孤獨。

“要努力活著”,選自己感興趣的,再苦也能面對。經歷過痛苦,事后評價往往更正面和積極,苦過之后回憶都是甜的,因為那都是獨一無二的。

“要努力活著”,去努力嘗試可能性,當你走不一樣的路,才有可能看到和別人不一樣的風景。見得多了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更適合自己。

“要努力活著”,大膽擁抱不確定性。我相信自己所不知道的,遠遠超出我知道的,怎么能在青春就停止折騰?想想一年前,我都沒想過自己會獨自飛來“多村”。

好啦,用我喜歡的胖叔叔羅振宇的話結束本文:

只有見識過好的,才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更容易堅定目標。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作者:王梓鈞 第一章:【初到】 “賣棗卷兒,糖面座兒,白糖大發糕哇!” “杏仁茶哩個真好喝,青絲玫瑰白糖擱得多,快...
    小月水車閱讀 436評論 1 1
  • ? 01 ?有一種家叫“別人的家”,一塵不染,沒有雜物,臺面光亮整潔,鮮花綻放,一縷陽光照進來,小狗躺在地毯上懶洋...
    蘆屋主人閱讀 899評論 2 3
  • 我作為一個數學差的2B青年,十分渴望提高自己數據分析的能力,讀了幾章《深入淺出數據分析》感覺這本書是非常優秀的數據...
    一冠瘋格閱讀 1,130評論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