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安全感的理解
? 在已知的生活圈內,試圖去掌握一種確定性的安全感,去追求最穩定最安全的生活方式,一旦穩定,就從此寸步不前,偏安一隅。
? 有一份任務少犯錯難的重復工作,每天穩定嘻哈干活,無驚無險又到鐘點-下班,周末午后起床,宿舍磕著瓜子叫著外賣看著連續劇,悠哉悠哉。用止步不前換來短暫的安全享受,時間一長,這個人就廢了。另一種叫說法就是被體制化了。
? ?以至于看見優越的同窗,就七分哀怨道:天命不公平,某某人當初明明不如我,而今卻一路職場披荊斬棘步步高升,并做莫須有的猜測,某某人一定是有背景有關系等原因才....,當你在用業余時間,看連續劇玩游戲的時候,你的同窗還在臺燈面前伏筆工作和學習,已經忘了怎么努力的你,稍稍用點腦子干活,就覺得是全力以赴,雞血滿滿,殊不知你已經淪為安全感的奴隸。
? ?孟子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 清朝閉關鎖國得來短暫的安全感,隨后就是一頓落后的挨打。
? 安全感對人生發展的影響
? 屈服于安全感的人,會固步自封,盡管有著向上的進取心,卻遇事遇機都無法把握,作為安全感的奴隸一直在等待一個百分之百的把握再沖進去,問世間哪有什么百分百把握的機會?即使有,那種機會也輪不到底層的自己,在安全感的束縛下你可以給自己找借口說,做事要謹小慎微,步步為營。最后你一步也踏不出去。
? 父母安全感的呵護
上個年代,父母處心積慮得到的鐵飯碗,最后碎在改革的歲月里,卻還千方百計希望自己子女找到鐵飯碗,希望在剩余不多的歲月里,出于對孩子的愛,希望得到一種對子女生活穩定可控制性的安全感。最后沒有主見的子女順從父母安排,成為一直不會飛的鳥,最后也忘了怎么飛了。
安全感的愛(自私的愛)
成為安全感奴隸的代價,讓你陷入害怕失去而又無法全力掌控的無窮焦慮。改革開放后,知青男看到周圍務農青年朋友紛紛前往北上廣深發展,知青男十幾番下決心要去闖蕩一番,都被其 安全妻 以三個孩子的照顧為由死死拖住知青男北上,知青男被愛的束縛而壯志未酬,最后演變成天天家中務農后喝酒發脾氣,幾年后,那些去北上的青年事業有所成回鄉探親,知青男大受刺激,回到家一陣沉默,輕輕地和 安全妻說我要去了,安全妻知道這次再也攔不住丈夫,最后以死相脅,希望丈夫在家安心務農過著小日子,留在孩子身邊,這樣過一輩子有什么不好的嗎? ?知青男輕輕轉身,走出家門,伴隨著消逝的愛,消逝在北上茫茫的人海之中。這一幕場景無不在上個年代重復歷演,最后寫入文學作品里,來記錄這個時代的愛與無奈。
? ?我們這一代人,還很年輕,卻苦苦追求安全感,作繭自縛。我比較喜歡一步步遠離安全感那個圓點,去擁抱未來的不確定性,能接受最好的,能享受最壞的,去擁抱這個時代,人生也就這么一回,不大鬧一番,怎忍心赤裸裸地回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