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顆橙子@半間書房
前陣子看了蔡崇達的《皮囊》,一直想寫一篇書評,因為最近生活比較瑣碎忙碌一直耽擱著沒有動筆。今天就來更一更,給大家說說這本書。
這本書其實是一本散文集,但是剛看的時候還以為是小說,因為講著作為福建海邊小鎮男青年的作者所遇到的遭遇和故事。
前三分之二的故事都精彩和走心,后面三分之一的內容有些草草了事。
記得里面有兩句話讓我記憶深刻,
一句是:“從本質上講,我們都是失去家鄉,又永遠沒辦法抵達遠方的人”
另一句是:“或許能真實地抵達這個世界的,能確切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熱,而是務實、謙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憐的隱忍。”
和作者一樣,我也是一個小鎮成長過的青年,可以理解作者那種對故鄉描寫,那些小鎮上的人物,仿佛看到成長過程的種種。而作為八零后生的小鎮青年,內心都有一顆向往遠方和自由的心,那種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心,就像花蜜之于蜜蜂,總引誘著你想出去看看。
記得女作家柏邦妮在博客上寫過一段話:“故鄉,其實是一個永遠也回不去的地方。因為,你的心已經變了。每次回到家里,初三天,緊繃的神經仍舊緊繃,要一周左右,才完全散淡下來,徹底放空自己。十天半個月,你覺得舒服無比。而半個月之后,你開始覺得無聊。是的,不好意思,父母相伴,但是你仍舊覺得無聊。你開始想念大城市的煙塵車聲人際紛爭,那起碼是一個鮮活的世界。不要不承認,就像食肉動物,無法再食草一樣。每一個出走的人,都以為自己隨時可以回家。而這正是人生的悲劇:其實,家,在你轉身離開的那個瞬間,已經永遠無法抵達。而更大的悲劇,我想,在于,我們的父母其實無法進入我們現今構造的世界。這座盛大的城市,對他們來說,不如門口有條楊柳拂面的小河。”
作為一個高中大學開始就在外求學,工作就一直在外地的人,家人和故鄉永遠是我心底最柔軟的牽掛,但你在別的城市漂流越久,家鄉就離你越遠,雖然高鐵把回家的時間越拉越近,但是你知道你的心理距離卻越來越遠,正是這一份漂泊的不安定感,和斷了后路的果敢,才讓你在別的城市努力的留下來,因為你知道家鄉你也許再難以回去扎根了。而一份鄉愁,也許只是無根的都市人自飲自嗨的心靈雞湯。
近十幾年,中國城鎮化進程越來越猛,有的人離開家鄉去了遠方追尋自由感,有的人離開大城市想再回故鄉,尋找安定和悠閑;你會發現再翻來覆去的過程中,其實我們已經失去了土地和歸屬感,有的人覺得買了70年產權的房子就在一個城市或者地方扎下腳跟,但是當你掏空幾輩人的積蓄,你會發現這也許只是資本置換的游戲,時間的洪流過去,70年后你落腳的地方又在哪里。
古語云“心安才是歸處”,而你的心又安在哪?是在皮囊之內,還是房產之內,還是那遠離的家鄉?
?此文為半間書房作者原創,版權歸半間書房所有,如要轉載請聯系我們
世界永遠有你未知的另一半,關注半間書房,一起去探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