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去了一趟Bandipur,一個非常漂亮的尼泊爾小鎮,一路上遇到很多來自各個國家的游客,還遇到不少當地的尼泊爾游客和Bandipur的工作人員。一番接觸下來,讓我感觸頗多。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對英語的感觸。
從我搭上去Bandipur的旅游大巴開始,和我同排坐的是一位來自英格蘭的游客,在車上我們聊了很多英國的情況,有英國工業革命的歷史到現在英國脫離歐洲,我問了他關于英國脫歐的看法,之前都是在媒體報道中看到的,正好這次可以從英國人口中了解,那應該是最近距離的得知了。
在Dumre轉車去Bandipur的時候,遇到幾個看著像中國人的游客(個人覺得韓國人和日本人跟中國人都很像),我就用中文跟她們打招呼,結果她們聽不懂,馬上就改用英語交流了,后來得知她們是日本人,其中一個和我一樣也是尼泊爾的志愿者。后來我們幾個人約好一起打車去Bandipur,說來也巧,晚上吃飯的時候又在一家餐廳遇到了,于是大家就坐在一起聊起了尼泊爾的生活。其中一個人英語比較好,跟我聊得比較多,其實她的尼泊爾語也非常好,在尼泊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已經和尼泊爾人完全做到溝通無障礙。一方面慶幸地是,我們還能用英語來交流各自的志愿工作,另一方面我卻感到非常慚愧,我這么蹩腳的尼泊爾語不好拿出來現世,就知道那么幾個簡單的詞匯,真是無地自容。
當天下午在小鎮上漫步的時候,我遇到了一個問路的荷蘭人,看我穿著尼泊爾當地風格衣服,他就主動過來問路。我只好告訴他我也是游客,完全就是在毫無目的漫步。這么一來二往就聊到了荷蘭這個國家,因為荷蘭有個世界著名的港口鹿特丹,于是話題瞬間就多起來了。他急于去找他的同伴,我們聊著挺投緣的就互相加了Facebook,然后就自個離開了。
第2天 ,我起了一個大早去山上看日出,
結果霧氣太重,很多人沒有看到日出就下去了,而我不甘心就這樣下去了,所以我就在山頂上一直等著。正好一個小哥也跟我一樣很有耐心,坐在那邊看書邊等,最后山頂上只剩下我們兩個人了,很自然我們就聊到一起去了。原來他是來自法國的,一個人來到尼泊爾旅游,打算在這邊玩一個月。聽說我是中國人,就跟我說起他之前在中國遼寧旅游的經歷。兩個人是越聊越起勁,從中國聊到法國,他分享了很多關于他的旅游經歷,盡管英語不是太好,其他語言也不懂,但是他膽量很足,一個人到處走,真的讓人非常佩服。
第2天 下午,我睡了個午覺起來決定去看日落。上山的時候一直都是一個人,再加上路況不是太好,我還心中略感忐忑。直到山頂上,一輛摩托車上面坐著兩個尼泊爾人,超到了我的前面停下來了。山頂上這個時候就我們三個人,看樣子應該也是來看日落的(這就是尼泊爾人的生活)。我當時忙于拍照,還來不及看他們,很快他們就跟我打招呼,簡單交流之后發現大家的目的是一樣的,他們是在Bandipur醫院工作的醫生,他們就邀請我一起喝啤酒、看日落。真的是太巧了,盛情難卻,我們就一起看夕陽,最后還一起吃了晚餐。
第3天 我就打算回去了,因為尼語不好,我一般不愿意開口說話的,在一輛車上等了好久都沒有看到司機,我就實在是忍不住問了車上的其他尼泊爾人,結果好幾個人都是懵的,竟然不會說英語,我很無奈,只要繼續坐著等。后來還是幸運,上來了一個懂英語的尼泊爾人,還沒等我開口,就主動用英語跟我說,想坐我的旁邊,我當然很樂意就答應,好不容易來了個會英語,這回終于知道什么時候發車了。大家會說英語,話題也就一下子開了,更讓我好奇的是,他的英語不是一般的好,表達很流利,還沒有太多的口音,聽著就很舒服的那種。我問他為什么會說得這么好,后來得知他在美國讀的碩士,之后一直留在美國工作,已經在美國生活九年了,只是每年度假的時候才回來尼泊爾。心中暗自感嘆,難怪英語說得這么好,不足為奇了。
這么洋洋灑灑像流水賬一樣的寫下來了,不難發現我在途中遇到了來自英國、日本、荷蘭、法國和尼泊爾這五個國家的人,當然還有我這個中國人,大家來自不同的國家,都有著各自國家的語言,但是卻能夠在一起交流,這些都是靠英語這樣一個語言媒介。這個時候,我不得不感嘆英語是多么重要(當然,我沒有否認漢語的重要性)。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讓我有這樣的感慨,上半年很巧的一次教師聚會已經讓我很有感觸。還記得當時校方組織的一個周末野外的party,一起出去的有來自愛爾蘭、印度、尼泊爾的老師,當然不能把我這個中國老師忽略了,一行中就有來自四個不同國家的人。大家在去的路上就開始有說有笑,聊得不亦樂乎,只有我除外,因為剛到尼泊爾不久,英語實在是蹩腳得很,很多時候想說卻表達不了,尷尬至極。還好幾個尼泊爾的同事理解我,還經常在一邊跟我解釋,這個時候我最希望的就是自己英語口語好一點,看著別人聊得那么嗨,自己除了羨慕就是憋屈了。
說到英語,我都不敢說自己已經學了十多年了,生怕別人知道十多年后的英語還說成這個鬼樣子,用中國的老話說就是“無顏面見江東父老”。這還得從2005說起,那是我第一年接觸英語,至今已有12年了,但是真正系統地學習英語就只有初中和高中這六年時間。而我在這六年時間里,除了記單詞就是學語法,我的聽力一直都是薄弱環節,幾乎沒有口語,因為根本不需要說。初中的時候,我英語還算是不錯的,但是我卻從來沒有勇氣去參加聽力比賽,看著同學拿獎回來,我只有羨慕的份。到了高中就更是了,語法的學習開始深入,那些從句什么的我倒是記住了很多,怎么把一個定語從句分解開來,什么是先行詞,在句中做什么成分分析得頭頭是道。
單詞記住了不少,語法也學到了很多,這個時候我想很驕傲地說一句就是,我的閱讀確實還不錯(相比聽力和口語而言)組起碼認得到不少單詞,也看得懂不少句子結構。到了大學的時候得到了驗證,四級考試中有寫作、聽力、閱讀、翻譯,閱讀分數最高,聽力塌陷,慘不忍睹,因為基本上靠蒙,但是因為其它幾塊分數還可以,四級順利通過,還高出不少。六級就沒那么好運氣了,再加上考前不復習,各項難度都有所加大,聽力完全崩潰,我記得一半分數都沒有拿到,狠狠地打了一次臉。第二次六級考試之前,我專門聽聽力,其它的都被我放在了一邊,結果證明我當時的做法是正確,得知六級結果的時候,我還暗自覺得自己當初有點英明(自戀一下)。
我以為六級過了,英語應該已經達到了一個水平,再加上我利用大三的一個暑期在補習班帶英語來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就是帶著這種自信,一個人去了馬來西亞,想不到又一次被打臉,在機場找不到登機口,也不知道哪里取票(當時馬來西亞國內的航班,有行程單就好,無需取機票),吉隆坡機場實在是太大了,再加上平時坐飛機次數不多,轉了幾圈都暈了。最糟糕的是發現自己不會說英語,關鍵時刻竟然不知道怎么問了。最后還是命好,遇到了華人帶我找打了登機口。想想也是夠悲催的了,竟然還敢在國內教英語,真是誤人子弟,害人不淺。
畢業之后來到了尼泊爾工作,也是常常遇到尷尬的場面,跟同事聊天也常常是尬聊,沒辦法的時候就只能叫他們把單詞寫出來或者拿出手機來搜,所以我的手機里從來不會少了有道詞典和谷歌翻譯,我聽不懂總要看得懂吧,好歹學了那么多詞匯,不可能全部忘記的。記憶最深刻的一句是please speak slowly,這句不能忘了,因為我還是發現自己經常反應不過來,只能提醒對方說慢一點,就這樣一直堅強地挺到了現在。我只能說比剛來要好一點了,就算是尬聊也能多聊出點名堂來了。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因為我們中國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好像現在還沒有被印度超過,估計是快了),再加上世界上還沒有那么多華人在使用漢語。可是我們不能否認英語是全世界使用范圍最廣的英語,近兩個世紀稱霸世界的英國和美國已經將英語的影響力遍布全球。只要將來還會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工作,我想接下來都很難離開英語了,跟外國人打交道,英語是最常用的。關鍵是我們作為漢語的傳播者,更需要借助英語這樣一個媒介語表達我們的思想,傳遞我們的文化,從而更好地將漢語傳播出去。如果我們連自己都表達不清楚,我們怎么可能讓別人了解自己呢?
這樣簡單的幾天旅行,讓我更進一步看到了英語的重要性。此時不再是像中學一樣了,那時學習英語是一種任務,更多是為了考試拿好成績。那段時間對我來說已經成了過去時,而現在對我而言,英語是現在時和將來時,聽力和口語的重要性已經遠超閱讀和語法,我越來越清楚地知道,語法只是對于那些研究語言的語言學家要鉆研的東西,就像我們漢語說得這么順利了,語法還是老出錯,更何況我自己還是漢語老師,說漢語都老“不著調”,有時候完全不符合邏輯,更不符合語法要求。作為一個英語的門外漢,我想鉆研英語語法這么高深而又艱巨的任務還是留給那些語言學家來做吧,我就不去班門弄斧了。
這時候我想起了《神探狄仁杰》中武則天在狄仁杰去江州時候頒發的一道圣旨,叫狄仁杰“多聽多看”。在接下來的學習英語的時間里,我想把這道圣旨改成“多聽多說”來要求自己再合適不過了。但愿將來可以做到英語溝通無障礙,不求語法多正確,詞匯多高深,能做聽得懂說得出就知足了。
201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