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投資成本
相關研究表明,光熱發電的成本下降主要有三大驅動因素:一是研發和示范項目所帶來的技術創新和提升;二是工業化的大規模生產帶來的產品組件成本的下降;三是更大規模電站的開發帶來的規模化效應。太陽能熱發電項目在國內已經有了若干研發和示范項目,有些項目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90%以上,部分產品國內已經具備了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的條件。經調查研究,50MW級以上的塔式項目投資成本可控制在每千瓦裝機2萬元左右(儲能6小時)。
系統投資成本分析見下表:
在后續經濟性計算中儲能小時數變化,簡化為對應的儲換熱系統和聚光系統成本成比例對應增加或減少。下表給出了不同儲能小時數對應的成本變化值。
(二)發電量預估
對于聚光太陽能熱發電,太陽直接輻射強度(DNI)是影響發電量的重要參數之一。
國內對DNI的劃分標準如下:
根據現在大多數企業的投資測算,認為DNI值大于1900kWh/m2a,的區域適合開發太陽能熱電站。
在DNI為2000kWh/m2a情況下的50MW裝機發電量計算值如下:
發電量參數與太陽輻照、系統效率、儲能小時數與電網對發電量的消納能力均相關,實際項目計算時應進行充分論證。
儲熱小時數增加,對應的鏡場面積需同步增加,但土地利用率會有所降低,故要綜合考慮投資、土地利用率及夜間電網負荷消納能力,因地制宜綜合設計儲能小時數。
(三)運行成本分析
上一篇文章已經進行了充分分析,不在贅述。50MW全年運行成本約1432萬元。
(四)50MW太陽能塔式熱發電項目投資收益計算
1、計算邊界條件:
(1)項目運維成本1432萬元/年;
(2)電價1.15元/kWh;
(3)總投資10億元(儲能6h);
(4)貸款比例60%,貸款利率4.9%;
(5)光照條件2000kWh/m2a,年發電量1.36億kWh;
(6)另將發電收益的2%計入企業管理及銷售成本312.8萬元/年,總成本1432+312.8=1744.8萬元/年;
(7)項目折舊期:15年。
2、項目稅金情況:
(1)供電產品增值稅稅率17%;
(2)城鄉維護建設稅稅率7%;
(3)教育費附加費費率5%;
(4)所得稅:所得稅稅率為25%,三免三減半。
3、計算結果:項目IRR=7.53%(全投資),資金回收期11.3年(含融資成本)。
(五)敏感性分析
經分析發電量與投資成本是影響項目經濟性的最大因素。發電量或上網電價提高10個百分點,內部收益率(IRR)提高至8.96%,對應的資金回收期縮短至10年;項目投資降低10個百分點,內部收益率提高至8.92%,對應的資金回收期為10.1年。
根據對光熱發電行業的現狀分析和對項目的實地考察,認為光熱發電類項目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具備商業化推廣條件,但現階段項目投資回報率仍然偏低。但隨著設備國產化和項目規模化的不斷深入,單位投資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項目經濟性會不斷提高。建議企業對光熱發電類項目保持密切跟蹤,選擇合適的項目機會,探索參與工程投資建設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