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聽覺、觸覺、身體的感覺
大部分人寫作只重視視覺和聽覺,提升文筆要注重觸覺。
影視劇在視覺和聽覺達到極致,寫文想要與影視抗衡,要揚長避短,影視劇無法表達觸覺和身體感覺,嗅覺味覺。這是文字高于影視的地方,可以發力。
例如《鳥》坐爸的車,眼睛才得閑有用武之地。頭頂太陽從杉樹里滾落而下,在眼眶里轉來轉去,變成莫名的氣泡眼淚,很快蒸騰掉了。
鳥兒在枝子上的每次跳動都傳到手心里,催化著從指尖到耳后的一陣酸澀感。
通感
就是把聽覺、觸覺、身體的感覺串在一起。
例如:
桃紅的顏色聞得見香氣。張愛玲
涼陰陰的滑鍛像藍色多瑙河,全身扎著人。張愛玲
天河夜轉漂回星,銀浦流云學水聲
紅杏枝頭春意鬧
如同黎明里的鳥叫聲一般,行人成團成簇地從阿吉身邊經過。(視覺聽覺觸覺都有的通感)
通感要濃淡相宜,酌情使用,不要使用過多,否則會有文藝腔過重感覺。
新鮮感三層次
避免重復、聲東擊西(段子)、新瓶裝舊酒(陌生化)
陌生化方法:使對象陌生,形式困難,增加感覺的難度和時間長度。換種文風寫舊文。
下面這個圖片不知道算不算聲東擊西????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