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假裝成neurotypical:一個Aspie的進化歷程(1)--自我診斷

如果我面帶微笑,直視著你的眼睛與你握手問候,并與周圍人談笑風生,語言流利,姿態得體,你可能會贊賞我的交流能力,但是,你不大可能會認為我是一名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Aspie。

因為在你的印象里,Aspie冷漠、高貴、智慧,又木訥、笨拙、孤僻。一提及孤獨癥,你的腦海里首先出現的是天才的模樣,是一個個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是geek,是各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存在。可是你知道嗎,那僅僅是孤獨癥譜系障礙中的一小小部分,就連高功能或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大多數在種種癥狀中掙扎,疾病束縛了他們的發展。潛能被挖掘的少數是幸運的,可是,對多數而言,生活不能自理,遑論天賦施展?

我們不理解這個世界,不知道很多潛規則--表情、反語、隱喻。

而我,花了20年認清自己,然后才真正成為了我自己。對我而言,我進化的第一步,是認識自己。

自我診斷--知道自己是什么

提到自我診斷,可能很多人會首先想起大三醫學生綜合癥--各種疑病(疑病癥是焦慮障礙的一種,請出門左轉第三個路口進行相應抗焦慮治療)。然而,自我診斷在阿斯伯格綜合征中是高度推薦的,最近的柳葉刀雜志editorial也推薦進行自我診斷(你問柳葉刀是啥,我只能說這是一個酷炫牛b的存在)。那么問題來了,人們對疾病避之唯恐不及,為什么要沒事往自己身上添病?自我診斷的意義是什么?

首先,因為痛苦,離群、不被人接受的痛苦,自我診斷可以帶來極大的正能量。Aspie因為獨特的性格,從小到大肯定沒少被人欺負;在某個階段肯定也會捫心自問,為什么是我,為什么我總是這么特殊,為什么他們不理解我,為什么他們不喜歡我,為什么!我的童年與青少年一直處于孤立與被孤立的狀態,想融入集體又與他人玩不到一起去。大概高中的時候,我開始非常強烈的意識到自己的不同,在追問無數個為什么后,我的結論是,我就是生下來就不同。這個結論看似輕松,實際上是苦澀的無奈。我曾很多次試圖模仿別人的做事學習方法,試圖糾正自己,讓自己做”正確“的事情,可是就是做不到。

直到我自我診斷的那一天。

那一天,我突然發現,原來這么多人與我相似。相似的經歷,相似的癥狀,相似的問題,相似的痛苦。這種找到組織的感覺令我如此高興,因為我不再是一個人,不再是一個孤獨的怪物,我有一個群體,我有千千萬萬感同身受的同胞。記得看過一篇關于同性戀的文章,文中一個向父母坦白的男生被當即掃地出門,只能在公園長椅上過夜。然而他躺在冰冷的長椅上,嘴角也在忍不住上揚。這就是我當時的感受。

那一天我終于成為了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