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29 早
最早知道Nirvana,還是因為高中看的一本青春小說《草樣年華》。書末寫到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那首歌,我就去找來聽聽。撕裂的聲音似乎讓這種地下搖滾令人向往,于是下了很多涅槃的音樂在隨身聽里。
那時只聽曲調。且尤其印象深刻的是,科特柯本在我出生后的第二天自殺。
當時覺得名人世界、西方精神文化和自己很遙遠,柯本的死因我并沒有追蹤。大一軍訓的時候買了本涅槃的傳記,也遲遲沒有看完。
直到最近看了關于科特柯本的紀錄片《Montage of Heck》,才總算有點了解這個全世界都認識的人。
柯本兒時有多動癥,但他的父親總不住地恥笑兒子的行為,母親受不了和丈夫的相處,遂離婚。當時離婚并不常見,這是柯本受人指點和嘲笑的開始。跟隨母親生活開始,但他始終不愿融入新生活,或許是內心孤獨的種子已經生根發芽。他始終想成為被愛的最多的人,但最初父母給自己的傷害造成自己無力去重新開始,只有對萬事的不滿意。
后來認識了地下搖滾,以作為生活的出口,并繼續孤獨。他最受不了的就是別人給的嘲笑,可隨著音樂逐漸知名,批評聲也紛至沓來。他本被胃痛折磨得痛苦,后吸食海洛因才有了片刻舒緩,而這種不健康的生活和自己孤獨的絕望摻雜,在察覺妻子有婚外戀的傾向時,就服了安眠藥,搶救生還后的一個月,再次自殺。
或許胃痛和精神的兩層痛楚,是最終促就他音樂巔峰的原因,成就盡管巨大,但確實也無法挽救他的生活。那種絕望感的滲透過程,貫穿了生命的20多年。我們無法評價他到底是得了抑郁癥或是怎樣,只是旁觀,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痛楚,是否能抗爭勝利,很多也是天注定。
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fade away.
他曾寫道。
年少的我曾把這句話當做勵志名言,只是,現在生活還算幸福的我,也沒想過要從容燃燒。
(附上B站的完整版~~當時看完好久沒緩過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