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拿到了奇葩說團隊的新書《好好說話》。
先看封面作者,再通看目錄,再看序,再一章章讀下去。我是有好奇心的,作為說話的書,市場上已經出了很多本,不乏經典,馬東團隊出這本書,除了依靠高知名度,在內容創作上他們有什么高招?
第一個收獲叫再定義。
重新思考最基本的問題,并給予一個新的定義。
很多時候,我們要在前人基礎上寫出新意,是相當困難的。簡單寫一兩點感悟,往往也不過是在前人枝蔓上加一點發揮,你寫得再好,也不過是拾人牙慧,更有可能,你寫的內容,已經有人寫過了,只是你閱讀量不夠而已。
回到說話,我們的定義往往是什么?——也許就是兩個人要溝通,交流,這就是說話,或者直接聯系到演講或者分享等場合。
但在《好好說話》這本書里面,提出之所以我們看了那么多說話的書,還是不會說話,就是因為我們總是用一種模式去解決說話中的問題,但是在一個成功對話過程中,可能交替出現演講、辯論、溝通、談判、說服不同的場景,我們必須建立五維話術體系,才能真正的提高。
如下圖。
這一招高,在營銷里面叫定位,過去的書都很好,但他們都只從一個點出發解決問題,所以不能解決問題,我們給你一個系統解決方案。
心動了吧?
第二個收獲叫場景化。
與其從理論上講清楚一個問題,不如引導你到某個場景下理解我們的方法。
這是一個比較討巧的方法,這本書的第一章想構建體系,用了很多術語,其實讀起來有點生澀拗口,但從第二章開始,進入具體的演講、辯論、溝通、談判、說服話術,就是拋出一個又一個場景,告訴我們平時很可能是這樣說話的,但是如果試試這樣說話呢?
畢竟是經歷過奇葩說考驗的選手,給的建議很多都不得不佩服,講得是比我們好太多。
用場景化方式寫書,好處是通俗易懂,缺點是缺乏整體結構,讀起來每個點都對,要串起來用,常常是看完下一節忘了上一節。
因為第一章的提法在場景里其實人為拆散成知識點,缺乏五個環節都在,側重某個場景的綜合案例。
但如何找到這樣的精彩案例,有時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這也是課程開發的難點,如何設計一個好案例。
2
我看《好好說話》,也在看他們的商業模式。
我看到了五點。
第一點叫群體IP。
好好說話的作者個個如雷貫耳,如果一起合著一本書,銷量當然不愁,但能否把這些人的能量留下來?那就需要打造一個群體IP,這個IP不但能容納這些人的特點,還能夠持續衍生出一系列產品。
好在這個IP在他們入駐喜馬拉雅APP開發音頻課程時已經想到了,就叫《好好說話》,別說《好好學習》給成甲搶了。
像這樣的好名字,就是一個潛在的IP,搶一個是一個,能注冊商標就注冊商標,值得的。
我們現在團隊叫“秋葉PPT”,也是一個群體IP,我其實在這個IP的實際作用在不斷退化,遲早有一天大家會先認可這個IP,不需要先認可我,到那個時候,這個用心運營的IP推出新的老師,大家很自然接受,那么事業才能夠說達到了真正的階段性成功。
第二點叫能量眾籌。
我相信奇葩說團隊任何一個人出來寫本書,銷量都不會差,但是這樣的話很可能是每個人都出了一本還不錯的暢銷書,僅此而已。
能不能聚合團隊的力量,把一本書做到細分市場的絕對領先的頭部產品?然后借助這個勢能再推出新產品攻占更多市場?
當然是可以的,只要你能說服大家共同合作,所以這本書特意加上馬東出品四個大字,意思就是我們是一個編委會,我們這一幫牛人集團作戰,然后拉上樊登、李笑來作序,蔡康永、高曉松、羅振宇推薦,擺明了是要這些知識網紅+說話大咖能量助攻,把“好好說話”這個IP徹底給沖起來。
別忘了,這本書還整合了出版社和喜馬拉雅兩個平臺的能量,他們有機會肯定也全力推,因為推書也是推自己的業務啊。
這是一個有野心有抱負的團隊,也是一個有精神領袖的團隊,才能讓如此一群人全力合作啊。
第三點叫多元卡位。
“好好說話”是借助奇葩說能量推出的內容付費產品,首發在喜馬拉雅音頻節目,很成功,首發日銷售破500萬,成為坊間熱點談資,現在銷量也平穩。
借著音頻節目積累的粉絲口碑,推出圖書版,等于是IP品牌在不同平臺上卡位,收割不同閱讀習慣的付費讀者。
說不定圖書火了,還能借勢推出視頻課程,電視節目,把IP能量越做越大。
第四點叫相互導流。
“好好說話”這本書里在序言提到我們在喜馬拉雅成功推出音頻課程《好好說話》后,這句話是導流。
在書結尾干脆告訴你《好好說話》音頻節目已經在喜馬拉雅上線,意思是如果覺得書不過癮,去掃碼聽音頻,原聲真人更多示范,更過癮,這也是導流。
我特意去看了喜馬拉雅電臺節目,簡介還沒有改,應該加上書,告訴買了音頻的消費者,也可以看看書,互補學習,療效更佳。
好課程要配好教材,這在教育圈是個常識,但是目前搞在線課程的基本上都忽略了這個常識,馬東團隊出了教材,但相互導流方面還差一點。
我們秋葉PPT團隊,預期今年核心OFFICE三件套,下半年都會推出新版同名教材《和秋葉一起學PPT/Word/Excel》,方便學員對著課程,拿著教材,高效學習,我們認為這樣學習效果更好。
第五點叫暗含伏筆。
“好好說話”這本書標題其實是《新鮮有趣的話術精進技巧》,好好說話是標簽詞,這就好比我們的說服力圖書系列,《說服力——讓你的PPT會說話》、《說服力——工作型PPT該這樣做》、《說服力——教你做出專業又出彩的演示PPT》,擺明了不排除未來出續集的可能性。
我覺得這種可能性簡直是一定的,先出第一本打開市場,再出第二本延長圖書生命力,進一步擴大市場,就好比《星球大戰》電影系列。
不信, 你看圖書封面的設計。
果斷是強調IP,不過估計馬東團隊還沒有下決心是否出2,否則這本書標題上就應該加一個好好說話1的圖標,這對未來購買是有暗示作用的。
讀書這個事情,就好比高手過招,不同的人看到的內容,我其實也不算會說話,人情場合也會怯場,只是相對擅長演講一些,所以單就書的內容,我也很有啟發,但畢竟說話技能不如看他們寫書技能,商業模式學得更過癮,對我事業也更有幫助。
對于新人,好好看說話技巧就好,不要勉強,當你頭腦中貯備的思維框架越多,你讀書的樂趣也會越多,這就是為什么重溫經典圖書總是回味無窮的原因。
最后把喜馬拉雅《好好說話》課程鏈接也一起送上,做個順水人情,感興趣請點【鏈接】,對了,我的朋友小荻老師在喜馬拉雅上也開了《社交網絡上的有效溝通》課程,也是講溝通說話的,不妨對比學習,療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