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青春駐足
? 一去不復返的不只是時光,還有那些曾經斑駁的記憶。曾經的年少無知,亦或是年少輕狂,到最后都會如過眼云煙一般,消失殆盡。我們所能做的,也許只剩下懷念了。
? 為青春駐足,在乎的只是回憶的過程。剛步入青春期,那時候的我們可以無憂無慮,天真爛漫,不用擔心將會遇到的中高考,或是未來的社會壓力。我們在那個時候的放下,可能關注的只是如何逃課,如何玩,如何瘋罷了。那個時候的我們喜歡拿著手機對著不知道在天涯海角的哪個人談天說地,亦或是每晚窩在被窩里,看著空間里一條條心靈日志。那時候會幻想以前的日子會是什么樣子,也會有些許擔憂吧。不過在那個青澀的時代,我們的青春可能也是純潔無暇的。
? 記得那時候曾經幻想以后會在哪個城市遇到哪個人,每當討論起這個話題時,大家都會聚在一起,熱鬧非常。很喜歡那段話:如果可以,我們一起留在鎮海不要那些所謂的理想,不要那些所謂的奮斗,不想去英國、美國,讀書留學 ,不想去上海、北京,打拼奮斗。就一起留在這個我們熟悉的城市,每一條街道都能叫出名字,每一個鄰居都認識。想喝碗清茶,唱個歌,一個電話,半個小時人就聚齊了。如果可以,我們一起留在鎮海看著朋友結婚,每個人的婚禮都能參加。等我們有了孩子,我們要讓他們也天天在一起玩。讓我們成為世交他們也成為世交,禮拜天領著他們后海塘兒童公園玩,讓他們了解抗戰的故事讓他一出生就學鎮海話,而不是一出生周圍就是弄發清掃的國語官腔或者搞七捏三的英語。如果可以,我們一起留在鎮海,等我們老了可以天天有人陪著,走不動了還可以看甬江。把年輕的事情都再做一遍。對于那時候的我們來說,這是多么充滿建設性的話題,每個人可能都會默默在心里構建著這樣的生活。
? 為青春駐足,在乎的只是奮斗的過程。我們這一代的人,差不多趕上了國家大部分的教育體制改革時期。就拿自己來說,趕上了浙江2004年教育體制改革,實行新版教學計劃,以及國家新設置的義務教育。到了初中趕上了第一年的中考網上閱卷,后來還碰上了第一年的安徽入全國一卷的考試。原以為快要結束時,還遇到了國家爭創雙一流大學。可能這樣或那樣的改革,都是來增加自己在求學奮斗之路上的難度吧。
? 不過可惜,本人自小上學就算是那種得過且過的類型。雖不說有多愛學習,可能從小的家庭教育來說,學習好像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于是,在這個兵不慌,馬不亂的年代。我和大多數孩子一樣,都奮斗在求學的第一線。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對于學習吧,可能真的沒有太多的天賦。不屬于那種可以投身知識海洋中的人,每每有些風吹草動,都容易亂了我的軍心。不過說來也可笑,就是在這種坎坷的路上,我一直走到了現在,沒有放棄。對于現在的自己而言,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高考一百天了吧。一百天,簡簡單單的三個多月的時間。但可想而知,對于中國幾百萬考生和家長而言,恐怕就是如漫長的寒冬一般,艱難度日。每天都按照學校的安排完成必要的學習計劃,剩下的大多數時間,我們都用來查漏補缺。似乎沒有一個人膽敢在這個時期松懈自己,都可能為了一分一秒而努力著。中午放學延遲吃飯時間,晚自習十一點下課,延遲睡覺時間,就連回到寢室之時,還是會拿出理綜來刷題至深夜。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像極了那日出而落,日落而息的農家日子,身心疲憊,最大的期望就是、得一時空閑,得以舒展緊繃的神經。而我在繁忙之余最大的歡快就是尋一本書,讓心靈得以放飛翱翔,忘記世俗的紛紛擾擾,心情平平靜靜,一切都是那么慵懶與愜意。想想那是的自己在文字里就是個小孩,為著故事里的人物的不幸鬧著,為著那感人的情節哭著,仿佛自己就是那悲情的人詠嘆著最哀怨的命運。
? 為青春駐足,駐足未來。再見青春,伴著野菊花開的芬芳,在夢碎的黎明前出發,開始新的生活,一個新的生活結束了,而另一個生活卻隨風而來,我們變得如此永恒迷惘。帶著風鳴悲情的草帽,為著油、鹽、醬、醋、茶,酸、辣、苦、甜、咸——俱家常便飯的生活而忙碌奔跑著。在人生的十字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們不斷徘徊尋找著,哪些曾經賦予青春的花兒。
? ? ? 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16通信工程 孟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