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我寫的,所分享的東西都是我看到,聽到,以及胡思亂想想到的東西;我只是把觸動我的內容轉述出來。我所說的一切都是錯的,重點是自己的判斷和選擇,更加重要的是自己每天的成長。
其實不管是中國的大學教育還是西方的大學教育,絕大多數都是職業教育,目的都是為了培養能夠工作的人,都沒有認真傳授那些對于所有人一生受用的知識和技能,諸如:自我學習,價值觀,理財,性知識,婚姻知識,戀愛,概率,邏輯,演講,寫作等。相比美國的大學教育比中國的大學教育好些,中國的絕大多數大學生畢業以后其實是不具備這些對應的知識和技能的。其中缺少真正能夠教授的老師是一部分重要的原因,更加深層次的原因我想是因為現在整個中國教育處于功利性教育,能夠找份好工作更加重要,所以絕大多數的大學其實是培養的技能工作者,并不是真正的大學生。
隨便舉幾個例子,絕大多數畢業生其實是不懂概率的,即便大學都學了概率論,也僅僅只是應付考試而已,絕大多數的學生是不懂什么是賭徒謬誤,以及世界所有事物都是變化的,每個人都在追求百分之百的確定性而拒接接受所有的不確定,然而卻不明白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事情是確定的。絕大多數的人并沒有正確的理財觀,看看有多少人相信莫名其妙的P2P以及毫無可能性的投資品,而還自認為自己是在理財就能夠知道了。隨便抓個人問問結婚是什么?大多會回答你結婚就是和真心相愛的的在一起,然而從來就沒有真正明白,結婚和戀愛完全是兩件事好不。
自我學習更是,有多少人在畢業以后就一輩子再也沒有學習過,沒有進步過,這是這個國家不可爭辯的事實。 而其實學習能力是一個人自己特有的能力,我們身邊不乏那些什么都能夠學會的人,往往談論到他們的時候大多數人會自覺的認為那些人天賦異稟,極端聰明,我是笨蛋,所以我不如人,然而真正吊詭的地方在于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那些什么都可以學會的人智力和腦容量和其他普通人有任何差別,區別只是在于他們比我們掌握了更好的學習方法,具備更好的學習能力而已。而這些方法,和能力都是可以后天習得的,只要是能夠學來的任何人都可以學會。
成功學,和提升學習能力的書,應該算是現在書店里做多書籍的兩個種類吧。然而,反正有意愿想多學點的人,想改變自己的人大多買過這類書,但是帶回家看完以后發現屁用沒有。主要原因應該是書籍離我們還是太遠了,遠遠不如認識或知道一個學習高手來的管用。
我認識的最會學習的高手應該算是許岑,他小時候學了8年的小提琴,結果沒有什么實際的效果,而變化產生在他讀大學的時候,花了兩年的時間學吉他能夠達到演奏級的水平,從小到讀大學英語從來沒有及格過,但是他在一個表演學校可以完美通過4,6級考試去到英國留學,回國以后成為英語培訓雅思名師,他以前在錘子科技被羅永浩吐槽做的東西期奇爛無比,然而現在他是羅永浩的御用PPT設計師,是中國最好的PPT設計師,最牛逼的地方在于他在2年多的時間內陸續出過,PPT教程,攝影教程,炒菜教程,制作教程的教程等等,賣了幾萬份,出過兩張專輯,出版過一本書,而且這些所有的都是在他業余時間完成的因為這兩年他只有一個主要工作就是在家帶孩子,白天他都要陪孩子玩所有這些全部都是他在晚上完成的。這樣一個人應該算是學習能力最牛逼的人了。
有一個說法應該算是深入所有人腦中了,那就是一萬小時定律,說的大概是一個人學習一門技能需要練習一萬小時的時間就能夠達到頂級的水平,任何人任何行業都不例外。這個理論最開始的原因是想打破當時對天才的迷信,任何普通人只要練習夠1萬小時就能夠達到頂級水平。但是,一萬小時其實我覺得對我們所有普通人來說并不適用,因為現實是絕大多數除了本職工作以外的事情我們并不需要達到頂級水平,每天練習8個小時持續10年,這樣的東西我覺得絕大多數人也都不會學了,因為時間實在是太長了,所以這也就是雖然到處都在說一萬小時定律,但是真正并沒有改變我們的生活。
那么對于我們所有普通人來說學習其實絕大多數的時間只是為了解決我們生活中的某一個明確的問題,而問題人人都不同,所以這也是所有講述學習的書沒有任何意義的地方。所以,學習首先是對自己來說是有效的,比如對我而言我不會去學怎么織毛衣,怎么當裁縫,因為對我來說完全沒用,對我的生活工作沒有任何實際的用途,所以對我來說是無效的。
那么既然學習是要學對自己有效的,有真正意義的東西,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好壞也就在于學習是否高效,也就是是否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短時間,集中注意力,已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為目的來學習,需要通過一系列的重復練習,甚至有時候需要去找名師請教。
很多年前我自己自學Python的時候其實也就是這樣。當時主流流行的開發語言是JAVA,Ruby等,Python在工作中其實用的人很少,那個時候因為領導的喜好必須要用Python做自動化的工作,而且需要快速的能夠評估看到結果。最終從完全不會通過看文檔到能夠把基礎的東西運行起來我用了大概2周時間。而這個過程就已經符合上述描述的對高效學習的定義。首先適合我自己的方法是看官方文檔,因為領導催得很急必須在短時間內學會,所以我用了2周(對于短時間來說,2周絕對不是短時間,這里的短時間真正的定義是一周),這段時間什么都不做只做這件事也就是集中注意力,而且我有具體的目標和目的,也就是必須用Python實現自動化,而且這兩周內做了無數次代碼調試,做了無數的嘗試。
所以可以發現,真正阻擋我們的并不是什么無法逾越的障礙,也并不是什么天生智力,家庭環境等等差別。真的阻擋我們的其實只不過是沒有真正明白一個事情的道理,沒有找到問題的關鍵。
很多人說男生比女生對編程更有天賦,學的更好,女生就不適合寫代碼。這不就是明明白白的性別歧視么?關鍵還有那么多女孩子還信了……真正的關鍵點在于學編程語言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任何目的,根本沒有任何為什么要學的原因。
按照高效學習的定義,首先想盡辦法找到學編程語言的目的和理由,給自己1周的時間,按照自己喜歡或者適合的方式(看書,看視頻等等),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只做這件事,然后在一周的時間內反復練習反復嘗試,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具體問題尋求高手的幫助。如果是這樣的流程和方式,會學不會嗎?真是細思極恐的一件事。
所以錯誤的概念,錯誤的觀念真的對人影響巨大,而且自己還信了,那就是可悲了。
第四十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