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會聽孩子說害怕黑,害怕睡覺等等,作為父母我們該怎么辦呢? 推薦繪本《你睡不著嗎?》,我們一起來好好讀一讀,或許我們可以跟著大熊學會真正的陪伴和支持。
這是在7年前,我接觸繪本還不太多的時候看過的一本繪本,那時候還沒有中文版,英文版的名字叫 Can’t you sleep, little bear? 故事很溫馨,講的是一只大熊和一只小熊的故事。晚上該睡覺了,大熊把小熊抱到床上,跟他說晚安。可是小熊睡不著,于是大熊來到床邊。
大熊問,“你睡不著嗎,小熊?”
小熊回答,“我害怕。”
“怕什么?”
“我怕黑。”
“哪里黑?”
“這四周的黑。”
于是大熊給小熊拿來一盞小燈,掛在了床頭。
可是小熊躺了一會兒,還是睡不著。
大熊依然平靜地問,“你睡不著嗎,小熊?”
“我害怕。”
“怕什么?”
“我怕黑。”
“哪里黑?”
“這四周的黑。”
…
后來大熊給小熊拿來了更大一點的燈,更大一點的燈,把整個熊洞都照亮了,可是小熊還是睡不著,因為小熊說最怕洞外的黑。
最后,大熊想了想,牽著小熊走到了洞外。走進夜色中,外面真的很黑。小熊說,“我好怕!”.大熊抱起了小熊,指著黑暗說“看著這片黑暗,小小熊。” “我已經把月亮給你拿來了,明亮亮,黃澄澄的月亮呦!”可是小熊一句話也沒說,他已經趴在大熊肩頭睡著了。
這個畫面無比溫馨感人,每個人看了,心都會變得柔軟。
本書是2004年國際安徒生文學大獎得主馬丁·韋德爾經典之作,溫馨的圖畫,平緩的故事,讓每個讀過的大人和孩子都會心里暖暖的,而故事中的大熊,總讓人們想,大熊是個爸爸吧?好有耐心的爸爸,好有愛的爸爸。
就在前幾天,在兒子睡覺前,我們關了燈,我想給他口述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突然跳進了腦海里。于是我就講,講著講著,我忽然明白了這個故事哪里觸動了我。
小熊第一次睡不著,大熊拿來第一盞燈,第二次睡不著,大熊拿來第二盞燈,第三次睡不著,大熊拿來第三盞燈。每次大熊都很平靜的問,重復的問題還會問,問了就要聽,聽了就要幫助小熊想。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很難做到。
很多寶寶都怕黑,或者害怕其他的某些事物,我們常常做的是“好了,沒關系,不怕,有媽媽在不怕。。。”這樣看似是安慰,其實并沒有走進孩子的心里,并沒有和孩子一起去面對那個害怕或那個困難。說“不怕”時,其實從某個角度,是讓孩子去逃避,去欺騙自己的感受。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就是這樣面對問題的,總是嘗試去逃避,去欺騙,去壓抑自己,慢慢的以為這樣才是對的。
而大熊沒有這樣做,大熊知道他該如何幫助小熊。大熊知道,無論小熊怎樣害怕,都有他的理由,所以大熊愿意問,愿意聽;無論小熊怎樣害怕,都是被接納的,所以大熊愿意幫助小熊想辦法。而最后小熊指著洞外的黑暗時,大熊認真的想了又想,最后他做了一個決定——帶著小熊走進黑暗。不是所有大人都有這樣的勇氣,能夠和孩子一起去直面困難。但是大熊這樣做了,他用他溫暖而寬厚的懷抱抱著小熊,走進黑暗,而且說“看著這片黑暗。”小熊開始也是害怕的,但是最終他的害怕在大熊溫暖而安全的懷抱中全部化解,安穩入眠了。
作為大人,當孩子提出問題困惑或感覺害怕不安時,我們第一時間要做的就是傾聽,帶著愛去傾聽,帶著理解去傾聽,只有去聽了,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里,才能真正和孩子去面對。
想起另外一個故事:小烏龜說牙疼。爸爸說,烏龜沒有牙,怎么會牙疼。媽媽說,烏龜沒有牙,怎么會牙疼。老師說,烏龜沒有牙,怎么會牙疼。可是小烏龜還是說牙疼。這時候奶奶問,哪顆牙疼呢?小烏龜指了指腳趾頭,說這里疼。孩子的表達能力還不夠,有時候說的和實際的情況不太一樣,我們大人需要以足夠的信任和耐心去和孩子溝通,去問,去聽,去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里才可以。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說“今天肚子疼,不想去幼兒園”的時候,你會跟他什么呢?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也說我怕黑怕打雷的時候,你會怎么做呢?
不妨向大熊學習吧,蹲下來,問問孩子的感受,聽聽孩子怎么說,和孩子一起去面對,哪怕那個害怕也是自己心底的恐懼,也要和孩子一起去面對。
傾聽內心的聲音,不逃避,不欺騙,去面對,這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功課。
科慧寫于2013年
【圖書信息】
書名:《你睡不著嗎?》
作者:馬丁·韋德爾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信誼圖畫書
適讀年齡:3歲以上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