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
說起來,我算是一個不懂拒絕的人。
原因很多,有時候是不知道該怎么去拒絕,怕對方生氣,怕別人覺得自己不合群,怕自己因此被孤立沒了朋友。總之,各種不敢,各種擔心,各種內心的糾結與內耗。
想起以前剛工作時的自己,為了贏得公司同事的對自己的喜愛,我總是強迫自己參加各種小聚會,陪別人逛街買衣服,陪別人去做頭發,基本是別人有要求,我是有求必應,逢邀必去。那時看似每天都忙忙碌碌,在熙熙攘攘中交到了一大幫朋友,而這些每天一起吃喝玩樂的所謂朋友,在我離開原來的單位后,很多連微信上的問候都不屑一發,而我自己大好的青春年華也浪費在這些無聊的應酬上,該讀的書沒有讀,該考的證沒去考,生活陷入混沌,看似繁華實則一團糟糕。
很快,我便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下定決心走出原來的圈子,重新開始新的工作生活。在一次次的找工作碰壁遇挫后,我才發現自己之前浪費在那些無聊的聚會上的時間是多么的珍貴,去花大把時間討好那些不相干的人是多么愚蠢的事情呀。慶幸自己及時悔悟,發奮努力,將該考的證都一一考過,列好該讀的書單,沒事就以此打發時間。
沒用多久,我對自己又重回自信,找到了喜歡的工作,我又站到了夢想的起跑線上,并且按自己的節湊掌控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工作的空閑就跟愛人一起跑步鍛煉,家庭生活也變得更加甜蜜溫馨。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我也因此辨別出誰才是真正的朋友,明白了她們才是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
如今對一些看似熱鬧非凡,實則卻無聊又無趣的社交活動,我會直截了當了拒絕:對不起,我沒時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
著名的財經作家吳曉波說過,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所謂美好的事物很多,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個人整日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各種懷有各色目的的社交上,為結交各路高層次的朋友而費盡心機,為了拓展人脈而曲意逢迎,為了社交而社交諸不知,真正的人脈從來不是靠攀附得來,它跟你自身的價值是息息相關的,你有多大的價值,就會引來多高級的朋友,如果你足夠強大和優秀,各路人馬自然會被你吸引奔你而來,與你交換價值。正所謂,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當然,所謂的價值也不單單是指金錢的利益,也包括共同的趣味愛好,對事物的認知和感悟。
但這些首先都需要練就你自身的價值。自身的價值就是你值得浪費時間在上面的美好事物。它可以是你所從事的工作,抑或是你工作之余的愛好。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這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
后來我通過觀察發現,很多在各個領域取得成功的人,大多都遵循這個規律,將時間用于自己喜歡的事情或專業上,而不是將時間浪費在無效的社交應酬上。他們或許看起我行我素,被人認為不懂人情世故,但是他們一般也不在意世俗的目光和評價,他們的滿足感來自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可以創造價值的事情上。
且不說一些廣為人知的名人的故事,我們身邊就有很多此類的人。
我的一個朋友,愛好寫作,雖然天賦不佳,供她寫作的時間也不多,每每都要等孩子睡覺后才能擠出時間,但是,她筆耕不輟,從十幾歲起開始寫,一直堅持了十幾年,她每天會記下生活的點滴,人生的感悟,寫作依然是她生活的一部分。為了檢驗自己寫作的成果,她總是各處投稿,屢屢被拒后也不放棄,在自媒體還沒有如今這么火熱之前,她已經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沒想到她的文字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和喜歡,還為她帶來了收入,如今,她已從原來的單位辭職,將寫作當成主業,去年還出版了一本書。
這深深震撼了我,我一直自恃寫作天賦高于她,如今卻遠遠的被她拋與身后。你看,時間真的是最該珍惜的東西吧,浪費在不同的事物上,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3
如今我越來越覺得,一個人的價值和實力,都是需要自己沉下心來潛心修煉的,事業愛情家庭都是如此。任何的成功都不能只靠推杯換盞來取得,與其在觥籌交錯中虛度光陰,不如陪伴最好的人,或做一些你愛的事。
人生短暫,希望我們可以珍惜分秒,在有限的生命力,活出無限的精彩。